第 2834 期(2018 年 12 月 16 日) ◎ 文林 ◎ 仇勁剛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一些教會近年來更為看重會眾在聖誕節中,思考耶穌降生的意義。或許會選擇去探望在社區中的弱勢羣體,唱詩歌給他們聽。讓大眾看見聖誕節,不僅只是嘻嘻哈哈,其實當中有更加深厚的含意。路加福音二章八至十節:「在伯利恆的野外有牧羊人,夜間值班看守羊羣。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牧羊人就很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看哪!因為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報佳音的聖經根據就是這段經文,天使報佳音,不是站在商場鬧市,是走到當時社會最邊緣的地方,向最受人忽視的羣體報這佳音,「因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經文中的「你們」就是牧羊人,那些在晚間仍要當值的人。救主是為拯救世人也是包括這些卑微的人而生。
聖誕節報佳音不是自娛自HIGH,或只為走在一起開開心心,增加歡樂氣氛。而是跟聖經一樣,向一些社會中下層或弱勢羣體報這大喜信息。
在聖誕節的晚上,我們歡歡喜喜地高唱「哈利路亞」,大吃一頓,會後有個多小時的街頭唱唱詩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時間關心邊緣的羣體?這樣的應節活動是不是就是上帝喜悅的活動?聖經已經明白告訴我們,缺乏對弱者的愛與關懷,徒具表面的獻祭與敬拜,上帝都不會喜悅。聖誕節應該傳遞的佳音是「道成肉身」的福音,是學像耶穌走入弱者當中的福音。希望今年報佳音活動,能有更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