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大師與我(四)—丹麥國父


2827 期(2018 年 10 月 28 日)
◎ 平視人生 ◎ 李灝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提起丹麥的代表人物,我們不難想起童話之王安徒生(和他的美人魚),假如哲學是你杯茶,齊克果的名字或會彈出你的腦袋。原來,丹麥還有一個巨頭,其影響力可達國父級水平。

  他叫Nikolaj Grundtvig,生於十八世紀晚期,集牧師、詩人、學者等等職銜於一身。他在丹麥人心目中的地位殊不簡單,在首都內,一座設計風格獨特的教堂就以他的大名命名(Grundtvig's Chruch)。月前到訪哥本哈根,我亦可在國家圖書館內一睹他的風采——一個彩色的半身雕像,位於館內當眼地方。

  有說,今天丹麥的社會福利備受推崇,人民生活充滿安全感,財富分配幾乎比任何一個國家更為公平,若要追本溯源,其理念建基在Grundtvig一句說話之上:

  「當我們中間只有一小撮人擁有太多,而且同時只有更小撮擁有太少,此時就是真正的富裕了。」

  Grundtvig喚醒了新的丹麥精神。在十九世紀中葉,丹麥跟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經濟方面,國家還地於民,農民不再淪為農奴;政治方面,國王下放權力,廢除專制政權,逐步邁向民主。不過,當時的老百姓大多民智未開,儘管腳下有土地、手上有選票,但內心卻築起高牆,拒絕接納新的思潮。而且,當時的丹麥敗了幾場戰役,領土被割讓,國家版圖縮小,全國上下的士氣一度跌落低谷。

  此時,Grundtvig用他的詩作來激勵人心。其中一首寫道:

  此刻,我們既貧窮且卑微;然而,我們原是王族的血脈兒子。比天空的鷹飛得更高的,就是我們的盼望,它也即將展翅翱翔。

  對於Grundtvig,詩詞不僅是種藝術形式,更可將生命氣息注入人的軀體。

  所以他構思了「平民高中」(Folk High Schools)。這些院校提供短暫寄宿學習的機會,專門開給農民子弟,不設考試,沒有教科書,課程圍繞詩詞歌賦、丹麥歷史和北歐神話,銳意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平民高中推崇母語教學,強調實踐,相信生活才是知識最終極的考驗場所。該校的校訓意義雋永,指出「精神——而非知識——才是力量」(Spirit, not knowledge, is power)。Grundtvig篤信,比起啟蒙大眾(enlighten),教育的本義更在乎使學生變得更有生氣(enliven)。

  去到十九世紀末,逾三分一的丹麥國會議員都曾入讀平民高中,同校其他畢業生也在國家的文化和農業等等領域帶來革新。回望香港,假如我們的生命、校園乃至社會予人一種死氣沈沈的感覺,病因可能在於缺乏了一份內在精神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