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籠中的男人


2817 期(2018 年 8 月 19 日)
◎ 阡陌上的邂逅 ◎ 黎海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論我到哪裏,心裏始終有一座牢籠。」(卡夫卡)

  卡夫卡終其身在捷克勞工意外保險局工作了十四年才離職,後因健康惡化,兩年後去世,享年四十一。

   一個年輕人曾因卡夫卡在他面前替辦公室一位同事說好話,表示不滿:「對你而言,他完全是個異類,是籠子裏的一頭怪獸。」卡夫卡強壓怒氣:「你錯了!關在籠子裏的是我,不是他。不只在辦公室裏,我根本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不論我到哪裏,心裏始終有一座牢籠。」有一段時間,他下班後都在木匠那裏上課。刨光木頭的氣味、鋸子的低吟、鐵鎚的敲打聲,都讓他心醉神弛,認為世上沒有比單純的手作更美妙的事了!他也在田裏和苖圃幹活。他夢想到巴勒斯坦去當個農夫或木匠。卡夫卡骨子裏是個詩人。他願意為那無入而不自得的生活而放下一切。「我卻讓生命淹沒在辦公室的塵務裏。」

  一天這個年輕人陪卡夫卡散步,談論某個作家是否模仿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卡夫卡說:「沒這回事,那是時代問題,大家都抄襲自它。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座牢籠裏,到哪兒都帶着它,人們才會寫這麼多關於動物的故事。那透露了人們嚮往自由而自然的生活,即人性的生活。人們卻視而不見。」「混在人羣裏魚貫穿梭在城裏的街上,趕着去上班、吃東西、找樂子,和在辦公室裏的牢獄生活沒甚麼兩樣。沒有驚奇,只有各種慣例、表格和規定。人們害怕自由和責任,這就是為甚麼他們寧可躲在自己打造的牢籠裏。」原來牢籠是時代的符徵(sign)。

  卡夫卡畫作《牢籠中的男人》原為《飢餓的藝術家》其中一幅插圖,小說主角為了表演飢餓被鎖在籠子裏。卡夫卡在他生命最後階段修訂完這篇小說時,已是淚流滿面。畫作筆觸簡潔,卻極富想像空間,勾勒出牢籠中的男人四面被困,頎長的身軀卻衝破牢籠,挺立於天地之間。肉身受限,創作的心靈卻得以脫離桎梏,活躍在屬於他的自由空間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