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家庭的牧養挑戰


2791 期(2018 年 2 月 18 日)
◎ 婚姻這回事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政府統計處去年底發表了最新《香港人口趨勢1986-2016》,載列期間生育、死亡及結婚的統計數字,並作出全面及深入的分析。這些數據及分析對眾堂會、學校及福音機構,將有助於認識自己所服事的羣體。今期嘗試從中反思,如何回應現今家庭和婚姻面對的挑戰。

  「人口老化」已是描述香港的主要形容詞,但如何反映出來?最新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字便告訴我們,一九八六年是28.8歲,二零一六年已經升至43.4歲。生育水平下跌趨勢亦是人盡皆知。十五歲以下的人口數目及比例顯著下跌,由一九八六年的23.1%下跌至二零一六年的11.3%。其一原因是顯示生育率不斷下降,即是二零一六年的生育率下降至每千名女性生一千二百零五個活產嬰兒。孩子在家庭中繼續愈來愈「矜貴」。

  至於上期談及的婚姻數字,在港遲婚的現象已經進一步確立。二零一六年初婚新郎及初婚新娘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1.4歲及29.4歲,相應一九八六年的年齡中位數只分別為28.0歲及25.3歲。未婚女性的比例在所有年齡組別都明顯增加。獲頒布離婚令的數目由一九八六年的四千二百五十七宗,顯著上升至二零一六年的一萬七千一百九十六宗。粗計離婚率迅速上升至二零一六年的2.34,離婚男性的再婚年齡中位數亦增至47歲,而離婚女性的再婚年齡中位數則增至40.5歲。

  數字背後的家庭故事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由一個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建構而成,亦勾劃出我們下一代成長主要場景——「家庭」真實又複雜的現況。而且這些結構性的情況,再加上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處境,讓家庭守護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功能進一步被蠶食。不少單親或基層的父親曾表示他們和孩子生活處境的困難情況。此外又有機會聽到青年人親口說出父母自幼離異對他們成長至今的影響。更甚的是,不少青年夫婦決定不生育,而他們的說法是不希望傷害下一代。他們眼見世界和社會性文化如何發展、看到不同政策和制度如何影響家庭和婚姻,看見自身的條件似乎未能應付生兒育女。以上種種客觀數字加上真實個案故事,似乎顯示了一個趨勢,就是今天的家庭已經不再容易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然保障。

  面對當下種種挑戰,服侍家庭、論述和實踐家庭價值的時候,最重要之目的不是把服侍的家庭和孩子標籤分類,而是希望有一天孩子的家,能再次成為他成長中的最大祝福。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更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為的是祝福下一代的生命。

  信徒守護家庭的角色

  胡志偉牧師在一論壇場合公開指出,教會在傳承家庭價值觀的角色上,需向信徒教導家庭價值,培育信徒有信心以及忍耐,從而有力量去應付和面對家庭內外的挑戰。因此,教會應提供安全的環境,讓父母、子女和夫婦之間在面對關係困難時,都可有學習與人溝通,表露真實感受的機會。此外,我們認為弟兄姊妹在堂會中服侍家庭可以有三個切入點:第一,把青年人與其他家庭連結起來,彼此服侍,傳承家庭價值。第二,鼓勵信心不足的弟兄起來帶領家庭,認定神給自己有父親角色的獨特召命,實踐聖經對家庭的教導。第三,從社關層面學習關心家庭和婚姻面對的挑戰。

  「愛」是最重要的家庭價值,「家庭」是天然和基本的社會單元,應受到我們的保護。讓上帝對家庭和婚姻的祝福與管教,在我們自己的家中開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