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大主教2017年聖誕文告


2784 期(2017 年 12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香港這個富裕社會,消費文化大行其道,但信徒有否想過,消費也可成為改變社區的途徑?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歸來事工於十二月六日,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舉行「青年有道」系列「God種計劃」第二季社會關懷之「社關市集」,從信仰反思日常消費行為。現場亦設有市集,售賣本地產品,並向會眾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和生產過程。

  「港嘢」創辦人龐一鳴八年前提出「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拒絕光顧連鎖商店及餐廳,在生活各範疇中尋找其他可能;更第八次發起「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呼籲市民不要購買一式一樣的產品套裝作聖誕禮物,轉而支持地區小店和小型生產者,將消費轉化成改變社區。他解釋,小型生產者背後多有不同理念,如環保和文化傳承等,他們不純粹賺錢,而是希望守護某種價值。

  今年,「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行動共有十二個生產者單位,包括神樂院神父在隱修生活焗製的曲奇、堅持採用優質小麥粉和天然色素的本地通粉廠、尼泊爾婦女親手製作的檀香肉桂梘等。他稱,平日購物經機器掃描及付款,過程冷冰冰的,與售賣者毫無交流。故此在社關市集中,他希望市民能與生產者溝通互動,了解產品背後的故事和生產方式,並將理念傳播開去,讓更多人知道生活可以有另一種方式。

  從信仰看消費文化

  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為罪惡之城所多瑪求情,最終上帝應允,稱城內若有十個義人也不毀滅這城。套用至消費的信仰反省,龐一鳴指城內或有許多只顧謀利的價值觀,但若有義人為城市守望,給予市民不同的消費選擇,不讓利益掛帥的價值充斥社會,相信上帝必會喜悅和祝福。

  他又從消費角度,探討「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的意思。他指,消費上的公義就是關心生產過程中,勞動者有否得到應有回報,而非擁有資本工具的老闆賺取大部分利潤。此外,人為了生產和生活便利,肆意污染環境和開採資源,令大自然失去了平衡,無法復原。因此,基督徒應憐憫上帝所創造的大地,他舉例有機構生產以竹纖維製成的廁紙,過程中無需伐木又更環保,「這是憐憫大地的心腸,也是實踐的方向。」

  至於「存謙卑的心」方面,他認為在追趕潮流和新產品的世代,不少傳統手工藝逐漸消失,故謙卑就是拒絕盲目追求新產品,懂得尊重和保護傳統價值,讓文化得以承傳下去。

  良心消費實踐使命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校牧王家輝牧師回應,人消費主要因貪慾、商業推廣影響或享樂主義等所致。基督徒面對誘惑時,除了要當精明消費者格價外,更是發起良心消費,了解生產過程中有沒有人遭到剝削,以及對大自然的消耗和破壞等。

  他強調,良心消費與基督徒息息相關,因為背後帶出生產者與消費者擁有鄰舍關係,不只考慮自己的好處──生產者以產品幫助消費者,例如以天然物料製作番梘,舒緩皮膚敏感等;消費者則在交易中,讓生產者得到應有的回報,互相祝福對方。「在消費中有一種使命感,就是拒絕助長邪惡蔓延,即不應再光顧剝削別人的廠家。」如信徒知道廠家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剝削工人或破壞環境等,繼續光顧便等同合理化及壯大他們的行為。

  他承認,部分大型超市或連鎖快餐店價格比小店便宜,但提醒基督徒要預視未來,因助長大財團變相令小店失去生存空間,最終因財團壟斷市場,市民便失去選擇的自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