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進!莫思停


2776 期(2017 年 11 月 5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居住的地理環境,着實會影響人的性格。一些住在海邊或是島國的民族,諸如英國人、挪威人、荷蘭人,終生與海洋搏鬥,與海為友,亦與海為敵,常常想着的就是征服變化多端的大海,於是展現出征服、倔強、好奇、高瞻遠矚的民族性格。與此同時,人類學家又發現大多數以農業立國的民族相對地比較保守,不輕言改變,因為務農民族的思維習慣是投放一年的栽種,才可以得到收成,如果之前的十一個月栽種期有甚麼不尋常的舉動,就害怕會影響到收成。因此務農的人不敢輕舉妄動,按照前人所教導的就算了。人類的歷史發展,多少也是由海洋性格和務農性格相互激盪而成,彼此相生也彼此相剋,沒所謂對與錯,只是性格的兩面。歷史要發展下去,就是在這兩種性格中尋求平衡和互補不足。

  在初期教會時代,你會看到冒險的精神,門徒為着福音的緣故,四出傳揚福音,甚至冒死也在所不惜;使徒保羅和其餘門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遍歷刀劍的危險、海難的危險和曠野的危險,十二使徒最終全部殉道。四世紀之後,教會成為了國家教會,逐漸只專注於內部事務,例如帝國和教廷的關係、經院哲學的研究等等,其後由教廷開始,建立各階級、各制度。當一個使命團體耽於營役,亦即忘掉使命,未能與時並進之時,就開始向下低墮沈淪,這就經歷了東西方教會分裂和幾次十字軍東征。我們腦海中對中古時期教會的狀況,就是這幾件乏善足陳的事。然而低墮之中,在十六世紀又出現了馬丁路德的改革,於是教會又以回到聖經去的激勵中,重新探索、經歷、尋找新事物以回應信徒的需要。但隨後的百多二百年,不同教會又因着需要界定自己是一班怎樣的基督信徒,於是又展開新一輪的內向之旅,專注於宗派、教義、信條的事情,而這些討論一拉長來做,自然又將信仰生活變得枯燥,缺乏動力。但在這一、二百年之後,又出現了奮興運動,先是約翰衞斯理的復興運動,其次就是大宣教的年代,而伴隨大宣教的年代,就是靈恩運動第一、第二波的出現,席捲歐美各教會。

  在二十至二十一世紀的大宣教年代,福音從美洲和歐洲傳到非洲和亞洲,而非洲和亞洲的基督教會亦在近一百年的發展中滿有活力。差遣、遠行、宣揚的事蹟舉目可見,包括戴德生、施務道、李文斯敦、理雅各、郭士立等等,唯獨因信稱義的福音來到中華大地,剛好超過二百年。

  香港教會在過去五、六十年,做了很大量,非常大量的福音工作,雖然我們知道基督新教的教會會友人數長期只佔香港人口的百分之五至六,但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在過程中,福音的影響力是深入香港人的心坎中,傳福音工作從未停頓,當下也有此時此刻的挑戰和機遇。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由盛轉衰,或由衰而回勇;抑或對外、對內均互有交替。當下,整個世界急速地運轉不停,特別在香港這個地方,空中掌權者的勢力不斷引誘上帝的兒女走向敗壞,上帝讓我們過往偏安在香港六、七十年,過去我們的學生福音運動、營會和小組辦得如此有聲有色,栽培出來的門徒正正就是要為這時刻奮戰。當下香港,不要讓傳福音的聖工在我們手上停下來,反而應該在我們手上繼續挑旺。思進!莫思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