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76 期(2017 年 11 月 5 日) ◎ 牧心世情 ◎ 羅杰才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這次槍擊案,六十四歲的槍手帕多克讓我想起之前在《信報》讀到沈旭輝的一篇文章〈國際「廢老」危機:由《老人恐怖分子》談起〉。文章指出,不少人擔心「廢青」愈來愈多、愈來愈激,其實「廢老」的情況可能更嚴重。文章介紹日本作家村上龍(在日本與村上春樹合稱為文壇雙村,經常探討社會議題)的著作《老人恐怖分子》。
村上龍指出日本(也是全球現象)老人不斷增加,而老人對社會的不滿意,也是愈來愈嚴重。但老人和青年人不同之處,是老人普遍更有經驗、更多的關係網絡、更有經濟能力、更多時間和更沒有希望(因為退休了)。由於電子網絡普及,老人卻能像青年人一樣漂流在資訊海洋,有些老人上網的時間,甚至比青年人更多,大家不妨留意身邊的長者,就知道是否屬實。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和槍手帕多克是六十四歲的準老人,並沒有必然關係。只是如果這是一個青年人,他可能不會有能力這樣的犯案,甚至不會如此決絕狠毒。村上龍的論點是,大部分的青年人即使反社會,仍會感到世界和明天是屬於他們的,但老人就消極得多了。因此,如果老人反社會,可以更加偏激,更加鋌而走險,他們做出的破壞也許會比青年人還大。
今日社會和教會似乎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兒童和青年身上,至於那些年長的,認為他們都是成熟的、穩定的、無需照顧的。但帕多克的懸案和村上龍提醒,值得我們多點思考老人的問題與需要,並潛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