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了,你們看顧我—
從社康護士五十週年看基督教醫療事工的召命


2766 期(2017 年 8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耶穌基督著名的「綿羊山羊」比喻,祂曾說了「我病了,你們看顧我」這句說話。耶穌沒有說,我病了,你們送我入醫院吧,那怕送我入最好、醫療設備最一流的醫院,而是很簡單的一個要求:「你們看顧我」。耶穌似乎在暗示,病人最需要的,不一定是被送到醫院,而是安住在熟悉的地方,然後有人來探候他、看顧他。

  五十年前,即一九六七年,香港引入了上門看顧病人的「社康護士」(Community Nurses),原來最早引入的是教會。緣起自當年香港的衞理公會在九龍窩打老道成立了楊震社會服務處,首任醫務總監陳立僑醫生剛面對一個棘手的個案,一位女病人因中風引致半身不遂,又因神智不清以至時常嘈吵,家人沒她辦法只好把她關在家中浴室,在浴缸放幾塊輭墊給她作床就算。未幾家人移民(因六七暴動),便央求陳醫生幫忙,陳醫生一時間找不到老人院(送醫院更是不可能),靈機一動遂想到不如訓練一些可以上門護理的護士,乃稱之為「社康護士」。

  由此「楊震」開辦了訓練社康護士的短期課程,毗鄰的廣華醫院出院病人開始得到有關服務,稍後天主教聖母醫院、靈實醫院及牛頭角明愛中心也相繼推出社康護理的試驗服務。起初政府的反應很冷淡,沒積極回應,幸好楊震服務處沒有灰心,從英國請來被尊稱為「英皇御用護士」(The Queen's Nurse)的Joan Gray來港演說及推介,至七十年代,那打素醫院和聯合醫院相繼推出有關服務,稍後公立醫院才全面採用。

  今年是香港社康護理服務五十週年,可喜可賀。回想這是由香港教會和基督教醫療機構,基於愛心和想像力突圍而出的創舉。第一代的社康護士,幾乎全部都是受過護士訓練的外籍宣教士,她們不單有愛心,更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在侷促的唐樓或公屋穿梭上落,身體力行回應了耶穌說的「我病了,你們看顧我」的召命。

  今日香港教會(包括天主教)辦了不少醫院,惟許多只是收費高昂的私家醫院。有錢人病了固然也要愛心的醫治,但教會責無旁貸的是對老弱孤寡和經濟拮据的病人給予關顧。如今大清早走到街上,間中會偶遇幾位穿著藍色制服,拖着個沈甸甸醫療箱子的社康護士,她們都是回應耶穌的呼召去看顧病人,這堪稱教會醫療事工最美麗的一幕。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慈惠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