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稗子的比喻


2761 期(2017 年 7 月 23 日)
◎ 釋經講道 ◎ 關鎮威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太十三24-30;36-43)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記載了七個天國比喻,而這個「田間稗子的比喻」雖和同一篇章中的「撒種的比喻」乍看來頗為相似,都是關於「種子」的比喻,實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一樣之處是:前面撒種比喻強調的是同一種種子,但不同的土地,因為土地有分別,成長的結果就不一樣。然而,在這個「田間稗子的比喻」講到的是:在同一塊田,卻有兩位撒種者,有兩種不同的種子,最後,帶來了兩種不同的結局。主耶穌講得很清楚,祂說有兩個撒種的,一位是人子,另外一位是魔鬼;所撒的種子不是指神的道,而是指人;人子撒的是好種,就是天國之子;魔鬼撒的是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至於田呢?是預表世界。

  這比喻一開始就強調種子是「好的」,撒種者是將好的種子撒在田裏。然而卻有仇敵故意將這稗子的種子撒在田主的麥子中間,這實在是不道德的事情,是故意要破壞他人農事的行為,仇敵使用這種方式來影響田主生產和意圖耗費掉田主的人力。

  兩種種子:稗子和麥子

  當人子撒下麥子的種子在這塊田,就是指重生得救、屬神的兒女們,被神安置在這個世代中,正如麥子的種子被撒在這個世界裏,但與此同時,仇敵也在這個世界裏撒了許多稗子的種子,就是那惡者之子。起初兩種種子在外觀上看起來沒有甚麼不同,甚至在地裏一同生長,直等到它長到一定程度時,藉着它們所開的花、所結的穗,才顯出分別來。

  兩種結局:稗子和麥子面臨截然不同的結局,收割後,麥子會被收在倉裏;稗子則先被捆起,再被丟到火爐裏燒掉,它的結局是哀哭切齒。麥子和稗子從外觀上看起來很像,但生命的本質卻不相同。麥子和稗子經過同樣的生長過程,它們甚至可能經歷同樣的遭遇、一樣的陽光、雨水、養分,同樣都在這塊田地、這個世界裏生長⋯⋯,但到了它們長穗的時候,就顯出了二者之間的不同。它們的結果不同,以致它們的結局也完全不同。麥子能作糧食,故此會被收藏在倉裏;稗子由於沒有用處,因此會被薅出來用火焚燒。

  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節提到,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這是非常嚴肅的信息,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提醒。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為猶太人,猶太人的觀念,最痛苦的,莫過於地獄裏那永久燒着、使人痛苦難受的火。

  這段經文同時也告訴我們:

  一、審判人的好與壞,半點不由人,而是神。

  神的審判才是公義正確的。神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內心 (撒上十六7);當田主的僕人向主人問到是否應該將稗子薅出來,將那些不好的稗子拔除的時候,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意即:暫且不要,等到成熟收割時才處理,理由是不想在未成熟時拔出稗子,同時也傷了麥子,得不償失。人都是以外表來看他人,人看不見他人的內心。稗子在成熟前與麥子成長的狀況很相近,人難以作出分辨。主耶穌提醒我們:神才是真正的審判者,因惟有神才能真實知道人內心的所思所念,祂會照人的內心來審判人,而非照人的外表來論斷。

  二、總要警醒。

  仇敵是利用「及至人睡覺的時候」來將稗子的種子撒在田裏的,這告訴我們,當我們睡得正安穩的時候,也是仇敵最容易下手的時候。「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帖前五6)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後現代、解構、多元的時代裏,在尊重世俗的意見的時候,我們仍必須遠避那些似是而非、以假亂真的歪理,不忘持守及「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提前六3)。

  關鎮威(香港迦南堂主任牧師)·聖靈降臨後第七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