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責促進教會聖樂事奉


2733 期(2017 年 1 月 8 日)
◎ 教會之聲 ◎ 譚靜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現今華人教會的聖樂事奉已失去昔日的光彩,參與崇拜的會眾被推向「聽眾、旁觀」的角色,唱詩、獻詩被看作可加可減的節目。操練讚頌在教會中已不是常規機制,會眾就更是被忽視的大多數,既因缺乏指導與教育而退步,還有會眾是找不着理由在崇拜中開金口!

  「這道離你不遠,就在你口中」,聖樂在基督教崇拜中擔任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若是為辦一個崇拜節目,又何用花那麼多人力物力?祭司的羣體靠耶穌獻頌讚之祭,就是置會眾於主動地位,回應上主作為、救贖與聖言,積極地參與對話、思考、和互動回應,詩歌唱頌、禱告與對話的意義與適切性就不容忽視,再不能在崇拜項目之間無關連、無協作下「分工與拼湊」!再者,主日崇拜的讀經、教導也應從無盡的標題、零散分拆的牧養模式,轉移圍繞基督為核心,系統地使所有詩歌與禱告都提供信徒與上帝對話與回應的機會—如此耶和華的殿就為「萬國禱告的殿」—讓眾人在立約的根基上實踐!

  教會的整全牧養源自整全的聖言—以耶穌基督為「天上降下來的糧」。希伯來書第一章提供一個「先舊、後新」的漸進式、漸次鮮明的啟示概念,並以耶穌基督為上帝曉諭的高峰。教會可從以講員為中心的崇拜轉移回歸以聖道為中心,讓會眾從聆聽聖言得着牧養,進入與聖言的對話中:一同在詩歌、禱告中回應講話的上帝。惟有以聖言為主導骨幹的崇拜,聖樂才能發揮其角色、作用,讓會眾成為「敬拜者」:在尊崇、仰望、俯伏認罪、祈求、立願、代求、領命等,為要成全、促進每位被主所召的人參與,「敬拜」成為眾人都參與的動詞而非名詞!這也正好說明了聖樂在崇拜中的禮儀性質,其在禮儀流程中角色位置就是聖樂適切性的考量,而非取決於音樂的風格、品味等條件。

  聖言全備的真理以聖樂為僕人,展示上帝深不可測的奧祕—既簡明、也複雜、既超越、卻同在,音樂在基督教信仰文化中為啟導藝術,使會眾在實踐中領悟藝術作為神學夥伴的特性:展現神性永能、啟動神聖的聯想、思考與想象,為真理作見證,成為真理的忠實傳遞者,作為教會合一信仰表白的重要載體:教會整體是如此相信,所以如此說話!

  總結而言,教會音樂的創作需要回歸以信徒會眾為核心服侍對象,考慮如耶穌一樣甘願俯就卑微,但卻以聖言為根基,以教導為念,以信眾回應上主聖言為架構,建立基督教聖樂新文化,達至整全聖言與聖樂互動的崇拜牧養,為要突顯那「無人不以為然」的敬虔奧祕。教會由上而下,無一人輕言放棄對崇拜的探索、對聖樂事奉的參與、積極過感恩和祈求的信仰生活!這樣的祭司羣體本身的存在就是宣教,其崇拜就是信仰的傳承,也指向世界救贖的盼望,而上帝臨在的威榮就是聖樂事奉的指向,「主啊,誰敢不敬畏祢、不將榮耀歸給祢的聖名?」那麼,促進聖樂事奉就是在建設真正的崇拜上有份,與基督同工,誰又可置身道外?在教會聖樂牧養是需要領導的牧者去幫助音樂執導操作者重尋聖樂在崇拜中合乎真理的角色,以指引參與聖樂事奉者,為會眾以身作則地學習崇拜、教育崇拜、實踐崇拜,以達到信徒皆祭司的合一事奉!這豈不是人人有責嗎?

  譚靜芝(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