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衝突處理III
 滿足感三角模式(下)


2712 期(2016 年 8 月 14 日)
◎ 信.道.靈.心 ◎ 陳錦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透過滿足感三角模式處理衝突,有相當清楚的策略。首先是認出共同關注點及將焦點置於其中。在衝突出現時,人會很容易忽略彼此的共同點而集中火力於彼此相異/相爭之處。不單如此,人更會將焦點放在最火熱和最具挑釁性的爭拗上,令衝突升級。調解者的角色是要幫助雙方確認彼此間的共同關注。值得一提是在雙方具競爭性的關注背後,亦可蘊藏共同的關注,例如在個案中,堂主任和退休牧者都希望教會的事工能有好的發展這共同關注。

  第二個策略是分別處理三類關注。實質的關注是可以解決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集思廣益、合作解決問題、討價還價和協調等。最終目的是要達到一個雙方均接受的安排。過程關注是較難解決,但隨着雙方在解決問題,過程亦會改變。最重要是令雙方覺得過程是公平的。心理關注是不能「解決」的,人的感受是不可妥協的,需要表達、被認同、處理和釋放,感受和心理狀態是需要被尊重和面對的。

  滿足感三角模式獨特之處是它為處理衝突時出現的「死路」提供出路。如雙方對實質關注未能達成協調,可以轉向以過程作為實質死路的解決方法。例如在個案中雙方都僵持不下(實質),就需要尋求總會/協會作出調解或仲裁(程序)。

  如果雙方在實質關注和程序關注都出現死路,居中協調的人可以用心理關注作為實質或程序死結的出路。例如在個案中堂主任不願重新分配工作,而退休牧者亦不想接受新任命(實質),雙方都不願談判或接觸(程序)。協調者可以要求各方嘗試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情況,叫雙方想這個衝突對對手的個人形象、家庭、今後事奉及人生的影響(心理)。

  同樣,如果心理關注陷入死路,則可以用結果和程序作為出路。例如在個案開始時,雙方對另一方的所作所為非常憤怒,不願與另一方接觸或溝通(心理),一個雙方均接受的第三者可作為溝通渠道,協調雙方解決問題(程序)。又如雙方彼此不信任(心理),其中一方作出小小的實質讓步去建立信任(實質)或由第三者去證實,各方面是願意履行合作的承諾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