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與辨的培育模式
 日常生活中反思信仰


2712 期(2016 年 8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書展二零一六基督教坊「有say廣場」已於七月二十一日下午舉行「教會事工再思:思與辨的培育模式」,由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助理聖品陳榮豐牧師分享培育青少年信仰反思的方法。

  陳榮豐牧師以《思與辨的培育模式》一書作分享,他指書本開首已鼓勵信徒要時常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信仰反省,因為基督教不是一個歷史的宗教,非停留在二千年前,而是與今日生活「接連」。因此,在任何培育事工都需要將內容緊扣會眾的生活處境,特別是青少年事工,團契內容是否與其生活相關而為他們帶來深刻反思尤其重要。他勸籲信徒勿做「星期日信徒」,只於星期日翻讀聖經,鼓勵多在日常生活中作信仰反思。

  他引述書本內容指出,生命就像一條扭曲着的紙條,內在和外在互相影響,內在思想會影響整個人的外在生活表現。因此多讀經、晝夜思想聖經話語能影響平日言行,而在生活中敏銳自省,能提高內在與外在的對話。他提醒,信仰反思需要深度:「神學反省並非WWJD(What Would Jesus Do),我們不應每一個問題都問一次耶穌會怎樣做,或是做每一件事也找聖經根據去解釋行為,這並無意義。」他續指,日常生活中有三把聲音,分別來自聖經信仰、自己、與人互動的經驗,三把聲音會在生活中不斷對話。

  該書提出一百五十個建議方法,如以比喻、音樂、電影等創意方法在培育事工中分享信仰。陳牧師分享自己曾帶領年輕會友到超級市場,給予每人十元進行購買,及後進行神學反省,讓他們思考所買的物品與信仰有何關係,如罐頭聯想到一開即食的二手信仰、健康食品聯想到給予力量的靈糧等,「信仰不一定在教堂內,神學反省是讓我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軟弱和問題所在。」

  他亦曾用筷子來比喻團契生活,也帶領會友重新創作「十誡」,甚至帶會友透過觸摸石頭,讓他們體會每個石頭都有獨特的形狀,然後把石頭疊在一起比喻教會羣體,最後請會友帶走別人的石頭,提醒他們生命中並非只有自己一人,也要讓別人進入自己生命。他更示範以近來流行的卡通手遊寵物小精靈作比喻,說:「基督徒的信仰不是『精靈球信仰』,並非揭開聖經才會見到耶穌,也非有事才擲出來,無事收回去。」

  「書中有很多不同方法,找適合自己強項的方法加以運用,但首先可以從『寫筆記』開始起步。」他鼓勵教牧從今天起開始「寫筆記」,他自己打從修讀神學院開始,就建立寫筆記的習慣,如節錄所讀書本、所聽的演講、人與人的交流等,將每天生活中的深刻片段寫下,幫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反思信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