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開歷史之門


2711 期(2016 年 8 月 7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許多人嫌每年書展人山人海如趁墟般熱鬧,對推廣閱讀作用不大,反而給怪獸家長製造血拼補充書的機會,話雖如此,但總也提供一個書香平台,加上各式各樣的講座,讓作者跟讀者近距離交流,或多或少開啟讀者的閱讀視野。

  書展首天「名作家講座系列」有葉永烈講的《叩開文革歷史之門》。書展特刊介紹,他早期寫科普小說,後來卻一百八十度轉變,改寫以人物傳記為主的紀實文學。科普小說需要天馬行空的幻想和創意,紀實文學卻講求考證採訪,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學形式都能寫得出色,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講座中,他分享了一些訪問心得,又澄清了一些外間以訛傳訛的所謂祕聞,其中他提到為甚麼要寫「文革」那段歷史呢?主要因為才過了幾十年,年輕一代對文革已完全不知是甚麼一回事,本着「當代人寫當代史」的信念,才會擔負起叩開這段歷史之門的責任。

  他覺得寫紀實文學最要重視「文獻」,「文」是指文字記載,包括各類檔案,所以要花時間心思去挖掘;「獻」則指口碑和口述歷史,所以要採訪有關人士,將他們的講話錄下來作為憑證。因此,紀實文學是「七分跑三分寫」的成果。

  有聽眾請他概括優秀的紀實文學有何特質,葉永烈說了八個字:「觀點正確,事實準確。」

  回家路上,我一直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或限於胸襟,或限於時勢,要以正確觀點去評價歷史人物談何容易?若能經過細密考證,不偏不倚地把客觀事實紀錄下來已十分難得,作者叩開了歷史之門,要怎樣評價,還得讀者親自走進歷史長廊去細味追尋思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