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與祭司


2710 期(2016 年 7 月 31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從上次提到「秩序的靈」與「預言的靈」,帶出了「祭司傳統」與「先知傳統」之間的張力。關於這一點,基督徒社會學家彼得伯格(Peter L. Berger)有趣地帶到韋伯(Max Weber)曾經論及「靈恩常規化」(routinization of charisma)的問題。

  「靈恩」在新約聖經是指「聖靈的恩賜」,並沒有其他隱晦的含意。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沒有得到制度授權的個體,因着聖靈的恩賜而被賦予屬靈的權柄。就好像耶穌在福音書中不斷重申:「你們聽見有話說(被正式認可的傳統守護者,即文士和法利賽人,所訂立的法規),⋯⋯只是我告訴你們。」這句「只是我」背後所隱含的,正是凌駕制度權威的屬靈權柄。

  不過韋伯指出,這類屬靈權柄無可避免地有其定限。典型的情況是,當「靈恩領袖」第一代的跟從者逐漸隱退或作古,這樣的屬靈權柄即面臨兩方面的挑戰。首先,第二代領袖明顯無法重複前人的獨特經驗;超凡的經驗和光輝的記憶,在時間的沖洗下變得習以為常。其次,要靈恩經驗所帶來的洞見或信念經得起時間的洗刷,就必須賦予某種制度和形式。這樣,那原本屬於個人的靈恩(charisma of person:「我告訴你們」)就必須被轉化為一種職分上的靈恩(charisma of office:「教會告訴你們」)。先知在不覺間被祭司所取代。

  這方面,佛洛姆(Erich Fromm)在他那篇《先知與祭司》中有相當詳盡和精闢的講論,甚至對現代社會種種微妙的互動關係有相當強的解說力。用韋伯的說法,當靈恩被「常規化」(德文“Veralltaeglichung”直譯是「每日化」)之後,那曾經一度使平凡生活變得不一樣的,如今已經變得例行公事。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信仰羣體的動態和變化並無絲毫不敬之意。反倒因為明白羣體在具體層面上的操作和轉化,我們便不必將一些在心理或社會學上可以理解的狀況過度「屬靈化」。譬如單有「秩序的靈」,傾向令羣體變得僵化、了無生氣;缺乏約束的「預言的靈」,卻又容易讓羣體陷入混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