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衝突處理 II
 衝突圓環模式(下)


2710 期(2016 年 7 月 31 日)
◎ 信.道.靈.心 ◎ 陳錦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曾有一個類似的個案。(接續三輯都會以此個案為例。)在一所大教會中有幾位牧師/傳道。來了一位剛退休仍有魄力的牧者,對某類服侍對象有負擔,在這教會義務協助相關部門的工作。這部門是該教會的弱項,退休同工做出了成績,受到愛戴。主任牧師即將退休,退休前力邀這退休牧者加入團隊,作部分時間同工,繼續服侍。堂主任退休後遠赴海外。新堂主任重新安排人手,要求新加入的退休牧者負責另一部門工作,退休牧者認為新堂主任安排不當,違背承諾,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我們用衝突圓環模式來分析堂主任與新聘退休牧者的衝突。就價值觀而言,堂主任認為應以教會整體發展出發;退休牧者認為自己年事已高,只能以有限的能力,做最榮神益人的事,不像年輕人可各樣嘗試。就關係而言,雙方都曾在不同場合說過不適當的話令對方產生反感,如「與時代脫節」、「牙齒當金使」等。就資料而言,退休教牧認為前堂主任曾作口頭承諾,而新堂主任看到整體教會需要和發展。就結構而言,退休牧者來自中小型教會,在人事策畫和行政管理上與這大教會有差異。

  如何處理衝突?這模式提出要將焦點放在資料和結構上,另外還要加上彼此的關注點。致於價值觀、關係和外在因素,因難以控制及容易使衝突升級,故需要放下。

  處理資料問題的策略可以很多,例如讓雙方解釋手上有的資料,另提出質疑和糾正;一同收集及評核資料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及將雙方對資料解釋、背後的假設和動機都放上檯面,彼此談判。

  就結構問題的策略包括找出結構性的爭議;如涉及權責,則需商討出雙方認可的程序;若是機構間的衝突,則要商討誰需要出席;雙方亦需要協商需要討論事件的先後次序。

  這模式亦提出要處理雙方的關注點。在處理問題時,雙方或介入協調的第三方需要幫助認定各方所有的需要,並將之列明。之後找出雙方一致或相近的關注,再從這裏找出如何使雙方得到最大滿足的方法。

  衝突圓環這套理念與技巧曾被廣泛研究,證明在剖析問題和解決衝突上作用很大。值得教會人士參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