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性文化反思系列(十六)
 從科學看男女差異


2682 期(2016 年 1 月 17 日)
◎ 「性」在反思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二零零五年,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中,指出較多男性在高階科學及工程崗位,可能是因為男女內在固有(intrinsic)的能力傾向差異,言論一出,立即被大量女性主義者批評性別歧視,最後不敵壓力辭退大學校長一職。在台灣,國中小學生的性別平等教育引入「多元性別光譜」理論,認為性別不是男女二分,而是像「光譜」一樣,可以產生無數個性別。一些文化研究學者也認為:男女兩性只是社會文化傳統及政治權力分佈下的產物。然而,這些理論是主觀的意識形態,抑或建基於客觀的科學事實?

  有心理學家曾與英國廣播有限公司(BBC)合作,為五十三個國家超過二十萬人在網上進行「空間測驗」,測試參加者的空間感,結果顯示男人的平均成績明顯比女人高。此外,日內瓦大學有科學家透過「情緒感應測試」測試約三百個男女,發現女人在這測驗中比男人有優勢,成績較男人高,而全球各地進行類似測試的結果都是差不多。以上兩個測試結果都與社會一直對男女特質的看法相似:「普遍來說,男性空間感較強,女性較易明白別人的情緒。」

  其實,不少對男女的傳統看法,開始被科學家用高科技醫學儀器證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柏爾曼醫學院二零一三年發表研究,結果發現在超過九百個男女中,男性大腦前後半球的神經連結較女性佳,顯示男性腦部有助於認知與肢體協調行動的連結;女性大腦的左右半球連結則較男性佳,顯示女性腦部有助於分析與直覺能力的連結。柏爾曼醫學院放射科教授韋瑪(Ragini Verma)說:「人類大腦構造有明顯的差異與互補性,有助我們在男女擅長的不同工作上,找出可能的神經運作基礎。」這項研究說,男性一般可能在學習與執行單一工作上較強,像是尋路的導航活動;女性則具有較佳的記憶力與社會認知技巧,因此較能一心多用,也擅於為羣體找出解決方案。論文作者之一的古爾(Ruben Gur)說:「男女大腦的互補性真的叫人驚訝!」

  我們應該摒棄封建時代男尊女卑及性別定型的思想,但當代激進的女權主義及性別政治取消男女兩性差異的看法,既不符科學事實也走向極端,社會公眾對此必須審慎檢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