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逆之間


2647 期(2015 年 5 月 17 日)
◎ 爸爸劉言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要教導孩子迎接人生種種際遇,是一項艱巨的挑戰。處理逆境固然絕不容易,而學習如何身處順境,其實亦大有學問。

  這一代中產或以上背景的青少年人,一般都沒有經歷物質困乏的煩惱,在家長的蔭庇底下,很多時由家長出手替代孩子解難,包括很多小學家長,為孩子代做項目報告(project report);孩子被老師責備,有些家長更急於為子女「討回公道」等等。誰知子女活在家長的保護傘下愈久,他們的解難及抗逆的能力就愈小。

  另一方面,當今有些家長,從上世紀中的以責備及囿限為教導手段的傳統家長角色,像鐘擺般擺往另一極端:事事稱讚、常常獎勵、密密慶祝,攪大型生日會不在話下,當子女略有所成,更大事獎賞:到六星級酒店進餐、價值千元萬元的電子產品、歐美澳紐旅遊等等。誰知過度讚賞,會引發讚賞的「通脹」及「貶值」,隨着濫用獎賞,引發讚賞的邊際效用遞減,使孩子不懂得珍惜讚賞、獎勵和慶祝所帶來的愉悅和正能量。

  我想起出埃及記十五至十六章的故事。以色列人謳歌、擊鼓、跳舞,正回味於在紅海海床走過乾地之驚喜歷奇,然而亢奮過後,他們在瑪拉只能找到苦水,於是就向摩西發怨言,蒙上主憐憫,藉着摩西叫苦水變甜之後,他們來到以琳,在那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的地土上安營,一時間頗為順遂愜意;養精蓄銳之後,他們走到汛的曠野,肚子餓了,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然後上主賜下嗎哪和鵪鶉。

  如此這般,以色列人走進了這個反反覆覆、起起跌跌的生命循環當中,在曠野兜兜轉轉四十年,青春流逝,應許之地可望而不可及。我們常常身處「時有時無」的生活景況,順逆交替,也有人對「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切膚感受。我想,首要學習的,是如何在高峰與低潮之間保持心靈安穩,常存感謝,有水有食之時不要過度亢奮,缺水缺糧之際,就定睛於上帝的臉龐,默念祂曾賜予的恩典。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出十六12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