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說起—和平與公義


2639 期(2015 年 3 月 22 日)
◎ 一起走過從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工委會」立場由「廠房牧養」轉向以「站在工人那一邊」,也意味着工業和平與工業公義兩者孰先孰後的方向。當時任「工委會」副主任的陸漢思牧師(Hans Lutz)就有這樣的解釋:他認為「廠房牧養」是由和平走向公義,期望透過互相了解合作,達至雙方均滿意的情況。而「站在工人那一邊」是着重公義,先為貧者建立公義,才能有和平的出現,而公義是要爭取的。耶穌基督來到世間,為人類帶來和平,但這和平不是由退避、恐懼和不存盼望而有的,而是立基於公義上。沒有衝突並不就是和平,和平與公義是不能分開的,沒有社會公義,就沒有工業和平。

  這轉向,叫「工委會」開展了不同的事工,而首要為工人爭取公義,爭取權益。在工作開始時,「工委會」出版《工人周報》向社會宣告這一立場,並經常評論勞工狀況,包括揭露惡劣的工作環境、工會的政策、黑社會在工廠的活動及一般失業情況等。並教導、聲援和發動工業行動,報道勞資糾紛的過程,鼓勵工人去認識勞工法例和保障本身的權益,若保障不足,就要設法去爭取。同時亦會舉辦一連串有關工人權益的活動,爭取勞工假期等。此刊物亦成為工人有機會發表感受的地方。漸漸地「工委會」更成了香港工運的代言人,勞方在出現勞資糾紛的時候,亦會主動向工委會求助,工委會亦會接受勞資糾紛的處理和直接介入和參與工潮糾紛中。

  四年後,《工人周報》停刊,工委會轉而集中精力推動勞工教育,成立勞工中心,藉不同形式的短期課程推動勞工權益,並且訓練「勞法講師」到各區講解勞工法例及諮詢,成立工人小組,處理工潮,當法例有不足時,發動工人小組爭取修訂法例,並且成功地影響有關當局通過一些新法例,例如:使一百二十萬工人每月得到四天的休息日;又通過在集體談判下成功要求加薪;爭取提高勞工賠償額;亦為婦女爭取有薪分娩假期等,當時的女工一旦懷孕,在懷孕期間她們要特別努力工作賺錢,因為產假無薪,甚至會失去工作,所以要先多工作,賺多一些錢,但卻影響身心靈和胎兒的健康。

  「工委會」致力為工人爭取權益,積極在勞工立法,社會保障和勞工糾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推動和教育工人爭取自身的保障和權益,因為工人在社會上、經濟上都遇到不合理的對待,他們都是受剝削的一羣,為他們爭取社會公義,正是期望建立一個較合乎神旨意有和平和公義的社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聯會內望】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