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神學生日 從改教傳統看崇拜


2584 期(2014 年 3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香港神學生聯禱會一年一度舉辦之「2014神學生日」,於二月二十一日匯聚十五所神學院的學生,聚首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今年主題回歸基本,由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李耀坤博士主講「從改教傳統看崇拜的神學性質」,帶領同學重溫改教歷史,反思崇拜的真義,應以基督為中心、聖經作規範、會眾整體參與。

  李耀坤博士直言基督信仰不談個別修行,也不講原創性。他指基督信仰是基督徒羣體確認主裏的恩典計畫,並公開向世界宣告作見證,他說:「聖徒相通是羣體互相確認,不單只是今日,更是與過去的信徒連結作見證,真正的基督信仰必須與先賢先哲有生命連結,為這道作見證。」他續強調傳統是源於聖徒相通,即使是宗派的創辦人也是接過傳統的教導。基督信仰是由每一代信徒在神學上重新思考,判斷哪些需要延續,哪些需要進行修改,繼而將他們所領受的道交付下一代,將傳統傳承。而改革家正是抱此種態度來反思崇拜真義,所以信仰傳統非一成不變且有其自由性,容讓教會自我檢視是否與福音相稱。

  李續指崇拜有三大元素,回應、服侍、溝通性臨在。當時彌撒被理解為功德獻祭,馬丁路德眼見崇拜被扭曲,於《關於基督聖體寶血聖禮之勸告》中直斥:「以功德為祭卻奪去神的神聖尊榮,令祂成為偶像,妨礙祂作為神。」改革家認為真正的崇拜不是出於人的議程,而是上帝作為崇拜的首要主導者,如舊約以色列民族,是由上帝首先主動作出拯救行為,然後由人回應祂恩典的行動。李博士說在消費主義底下信徒更加要明白,崇拜是信仰的必然表達,回應對上帝的信心和愛:「你的信仰會規範着崇拜的形態,崇拜也能反映你的信仰。」

  崇拜一詞原是「奴隸」的意思,動詞解作事奉、服侍,耶穌亦承接這理解,在受試探時以「單要事奉祂」回應魔鬼的挑戰。他續言,崇拜的目的不是贖罪,只是感恩,並且以身體為祭獻上,基督徒要向世界表明活祭就是以愛服侍鄰舍,故崇拜應有服侍鄰舍的環節,例如為風雨飄搖的香港代求。他又指新約時代收納奉獻後,會幫助患難的社羣,亦是具體服侍鄰舍的行動,今日需要更多的思考。

  「由創造開始,上帝已是言說的上帝,耶穌則有血有肉地道成肉身。」李博士強調崇拜是溝通性臨在,傳道人要學像耶穌,開啟生命,在崇拜中分享所經歷的平安和喜樂,與弟兄姊妹相交相遇,因上帝要收納人不配的話語,在崇拜中成為上帝宣講的道。而崇拜過程中亦應強調會眾整體參與,同聲禱告、啟應、唱詩、參與聖禮,他說:「唱詩不應只是合上眼自我陶醉,反應與會眾融合為一把聲音,成為一個身體。」

  李耀坤博士認為宗教改革傳統成為今日教會相當好的參照,但質疑過分傾向過於說教。他又言,當時的改革家認為使用外在物品會變成拜偶像,或令會眾分心,加爾文更否定在崇拜中使用樂器,「這會否落在另一極端,基督信仰並不接受二元論,今日我們仍可再思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