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羅馬帝國處境
 重塑耶穌社會形象


2567 期(2013 年 11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背金句文化」流行於華人教會,信徒不知不覺抽離文本脈絡,忽略前文後理,無視歷史情境,甚至將後世教會教義思想讀進福音書中,令聖經內容無法與現實世界對應。由德慧文化主辦之「耶穌、福音與社會」課程已於九月十七日至十月十五日一連四堂舉行。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兼任講師任志強博士以保羅新觀帶領會眾回到歷史現場,從當時目擊者及福音書早期讀者的歷史處境重新理解耶穌當時其實是甚麼回事,又對今日華人教會留下怎樣的啟示。

  耶穌時代由希律家族治理,當權者以剝削壓迫馳名,在歷史背景底下任志強博士提醒:「大部分人忽略了耶路撒冷聖殿當時不單是宗教場所,更是巴勒斯坦猶太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權力核心,好比今日的聯合交易所。」由政府委任的大祭司階層是腐敗的權力結構,政教勾結嚴重,大祭司為利益大徵聖殿稅,更向交不起稅的基層強制借貸,基層人民因此欠債纍纍。

  他續指「福音」一詞來源於希臘語「euaggelion」,是指一道由皇室或當權者發佈,公告天下的好消息,有時會帶來特赦、寬免稅收等,說:「所以說耶穌出生是福音,是顛覆的行動,也是希律王和全城的人都不安的原因。」福音指的是上帝的國將要取代羅馬帝國,更與殘暴、壓制、剝削的羅馬帝國截然相反,他認為:「耶穌不是為我們而死,而是為全世界的罪孽而死。」

  居於被欺凌之地治病控訴不公義

  聖經中常強調「加利利人耶穌」,任博士指出加利利是備受羅馬帝國忽視、鄙視、踐踏欺凌之地,當地聚集赤貧的人、罪犯、無家者等,也是反權威、反羅馬、抗拒耶路撒冷的溫床。耶穌受試探、八福、主禱文等,都是貼近當時人民受壓榨的處境而寫,例如主禱文提到的「惡者」,當時人明白指到羅馬兵、官員、凱撒大帝等權貴。

  「耶穌到處治病,是對社會不公作出抗議。」任博士說,巴勒斯坦一帶因資源分配傾斜,導致邊緣羣體患病人口眾多。在古代中東,患病的人會失去經濟能力,割離社會網絡,耶穌治病是憐憫弱者,回復他們的基本經濟能力,重返社會,同時控訴不公義的經濟政策。

  他續解讀四卷福音書均有記載的「山上筵席」(或稱「五餅二魚」),指出並非單單記載餧飽數千人。當時逾越節近了,經濟好的人都上耶路撒冷獻祭慶祝,留在加利利的均是沒有經濟能力,或不被歡迎進耶路撒冷的人。耶穌留在加利利與數千個無處可去的加利利人一同擘餅,他解釋:「擘餅在猶太文化中,是確認彼此關係、確認同屬一個羣體的行動,耶穌的此舉是確認他們在上帝國度裏有分,他們亦因此而認定耶穌是先知。」

  進城挑戰權貴勢力 以比喻斥責大祭司

  往後,耶穌在凱撒利亞腓立比首次正面確認彌賽亞身分,任博士指出該處是敬拜諸神的希臘羅馬宗教重鎮,耶穌的舉動甚有向宗教、政治勢力挑戰的意味,他比方說:「情況就如今日神學院老師或教牧,在車公廟門口祈求上帝臨在一樣。」耶穌隨即談到信徒要背負十字架跟隨祂,是因祂知道有權勢的人一定會令祂慘死,着信徒有心理準備會被釘十字架。

  耶穌在世最後階段選擇「直搗」耶路撒冷,以王的身分進城,卻騎着驢,任博士說:「這是來個令人抓頭的逆轉,顛覆大眾對王者和權力的想像。」聖經又記載圍觀的羣眾不斷喊叫「Hosanna(和撒那)」,他解釋很多信徒誤以為是歡呼的意思,但原文是指到「來救我們!」呼求拯救的意思。

  「耶穌走進聖殿大罵賊窩,他嬲怒的不是買賣和兌換的人,而是祭司長和文士,經文也顯示他們知道自己是耶穌針對的對象。」任又指耶穌隨後連續說了幾個比喻,都是明顯地衝着聖殿權貴而來,例如兇惡園戶不賣園主的帳,園主多次追債不果,最後派出兒子希望能收回欠債,園戶最後竟謀財害命,「耶穌是在說自己,上帝曾差派歷世歷代的先知提醒權貴,最後派耶穌來,卻被釘十字架。」任博士總結說,聖殿事件是耶穌代表上主審判聖殿權貴的象徵行動,斥責他們造反,竊據讓萬民認識上主的地方。

  他多次強調:「耶穌是政治犯的身分而死,被看待成反抗羅馬帝國的人,是非常殘酷、血腥地慘死。」故此,在當代人及早期信徒感到難以解釋他們的信仰,保羅也花了很大氣力去承認相信一個政治犯是神。

  復活奪回話語權 籲教會重繫社會

  當權貴以為耶穌被釘死是大結局時,祂的復活成為最後發言之後的終極言說,帶來形勢大逆轉,讓帝國強權和宗教權貴失去最終話語權。耶穌甚至挑戰世俗成規的底線,用當時不能做見證人的女性來見證自己復活,「在福音書的復活敘述裏,首批知道耶穌復活的見證人卻全是女性。」

  任博士直斥:「今日大部分香港、世界華人教會自己畫地為牢,把自己困在四道牆內,二十世紀開始大部分教會都變成基要派、分離主義,遠離世界,其實對物質不認真是不相信道成肉身的顯示,耶穌也對世界認真得很。」耶穌降世的福音,不單是要人相信祂死而復活,更是要個人、羣體實踐,冒着生命危險將印記帶到世界,讓社會上勾結強權的勢力失去最終發言權。但任博士明白改變教會需要進程,也會引來一定的衝擊,呼籲說:「我們要支持任何令教會轉變的行動,重新思考教會與社會的聯繫,因為忍無可忍的時候已過了很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