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房屋「拆白」?


2560 期(2013 年 9 月 15 日)
◎ 新聞捕手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較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鏡頭前向新加坡國民承諾,讓家庭月入低至一千坡元(約六千港元)的打工仔亦能置業安居,確保每個有工作的家庭,都有能力買房子。相信不少香港人看完之後都只能有「恨死隔離」(羨慕)的感覺。

  相比香港剛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建議未來十年每年建屋四萬七千間,大家可能多抱着「信住先」的(暫時相信)心態,對解決樓價與購買力嚴重脫節,改善居住環境擠迫(甚至危險和惡劣)的情況毫不樂觀。因為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不解決,長遠房屋策略只會淪為一些空話。

  首先,由於大地產商往往只顧賺到盡,毫無社會責任,囤積居奇,不僅坐擁大量土地而以極其緩慢的速度發展,甚至有些已落成樓宇寧願丟空亦不願意割價以較低利潤出售。若果各類儲地比政府手頭可發展土地還多的一眾大地產商繼續以「擠牙膏」的方式建屋,長策中每年有四成房屋由私人興建的成敗關鍵完全被握在地產商手上,政府極其被動。除非政府表明,不足之數會以額外的居屋作補充。

  其次,現時香港政府面臨嚴重的管治危機,由於制度的先天缺陷,行政長官乃孤家寡人,立法會各政黨在民生議題上全部都可能是反對黨;他亦未能有效駕馭公務員團隊;而問責班子之中不少缺乏政治的歷練,亦各懷鬼胎,甚至有行政會議成員站出來與政府唱反調,以博取個人頭上的光環。香港很多政策陷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狀態,若政治制度不改變,未能建立有足夠民意認受性的政府,長遠房屋策略恐怕真的只會十分長遠。

  第三,香港人本身愈來愈缺乏彈性和包容,靈活本來是過去香港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隨着個人權利和保育意識日漸高漲,造成現時開發土地阻力大增,因為任何發展一定會對現有的居民帶來一些影響,若政府未能妥善處理環評、收地或地區諮詢等問題,很多大計恐怕又要一拖再拖!而一些所謂見縫插針的建樓方式;將空置校舍改為短期宿舍;收回高爾夫球場;有限度發展郊野公園;在維港以外的地方填海、甚至劏房規範化等等,無論政府和民間都要在思想上有更多的彈性!

  改善居住環境應是政府、政黨和市民大眾的共識,大家可否暫時撇下其他恩怨,一齊努力為香港人辦好這件事?希望長遠房屋「策略」不會變成長遠房屋「拆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