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名字


2552 期(2013 年 7 月 21 日)
◎ 文林 ◎ 王乾任(台灣)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進入工業化之前,人類社會是沒有垃圾的。所有的生活資源皆來自大地,經人類加工後使用,完畢之後的剩餘物也能回歸自然循環,沒有一點浪費。 

  好比說食物,灌溉農田的肥料是人與家畜的大小便,一整套的循環回收系統。然而,號稱更為文明而便利的當代社會,卻製造了大量不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每天三餐,我們使用了多少免洗餐具碗盤塑膠袋?都是用過即丟,絲毫不覺浪費或可惜或有任何不對之處,只因習以為常! 

  或許你會說,我們有建立資源回收系統。用過的紙張保特瓶等都透過回收系統回收,很多也可以再利用。某種程度上,的確可以再利用,但是,最多只能再利用一次(例如回收廢紙製作再生紙,再生紙就不能再回收再利用了)。但是,回收再製的過程本身也耗費相當多的能源,且有部分人士以為所有用過的物品都會回收而放心地使用更多,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浪費。 

  實際上,每一件你丟棄的垃圾都有自己的名字,在被歸類為「垃圾」之前都有其功能與價值,若不是人類使用資源的方式錯誤,使得資源無法百分百的循環回收再利用,根本不會有「垃圾」產生。神所造的世界是祂看為美好的,整個世界是一個合一的整體,萬事都互相效力,形成一個統一且和諧的循環。

  如今,「垃圾」就該丟棄的思維,回過頭來傷害人類自己了。企業老闆將無法再繼續為公司工作的員工,以人類對待無用物品(「垃圾」)的方式處理掉,毫不留情面,也不覺得有錯。 

  服膺功利主義邏輯的資本主義社會,以「效益」作為判斷事物價值的依歸,這個世界遵循一套無用廢棄物就歸類為「垃圾」然後扔掉了邏輯,即便是人類也不例外。

  當我們大聲責罵資本家無良之時,或許自己也捫心自問的想想,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生命中那些曾經服務過我們,最後不再有用處的物品?記住,所謂的「垃圾」原本都是有名字的,多想想這些名字,多想想這些東西原本的功能與製造出來的目的?多想想可以怎麼更有效的使用這些東西?更審慎地對待你身邊的每一件物品與人。不要為了一己一時的便利出手購買用過即丟,或無法真正回收再利用的物品,不要建立用過即丟的人際關係,從自身做起,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件物品和所遇見之人。

   除非我們能以愛與恩典的邏輯取代用過即丟的消費主義邏輯,重新建構一套能夠百分百循環再利用神所創造的世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改除掉用過即丟,無用之物即垃圾的邏輯,否則,人都無法自外於被當成垃圾丟棄的命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