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我唱,我唱我信─
教會詩歌的反思


2533 期(2013 年 3 月 10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有云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其實每個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和培育,也深受其在教堂所唱詩歌的影響。

  六、七十年代成長的香港基督徒,一定不會忘記當時教會有很多旋律動聽而詞藻優美的詩歌。其實不論宗派教會唱的《普天頌讚》、福音派教會唱的《青年聖歌》、獨立教會唱的《培靈詩選》,都是膾炙人口,詩歌的曲與詞大部分都是水準極高的佳作。

  即使在教會學校唸書而不一定有參加教會者,都因在早禱會或週會唱頌聖詩,心性受到一定的薰陶,人生觀也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以前的教會學校多由大宗派如聖公會、循道衞理會或中華基督教會等所辦,唱的詩歌多選自《普天頌讚》,其中影響學生最深的莫如「天父世界歌」、「生命如光歌」、「青年向上歌」等,都是雄赳赳的充滿「正能量」,令唱者對人生產生正面和積極的態度。

  聖經中有超過一千一百五十節的經文來自以色列人的詩歌,大部分都是講述耶和華上帝在歷史中的奇妙作為,像「摩西之歌」,就是聖經裏第一首以色列人歌頌上帝救恩的詩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得好,歌唱拉近了人與上帝之間的距離。他又引用古教父奧古斯丁的話:「音樂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而信徒「要學習從音樂中看見創造主,並且藉着音樂來讚美祂。」馬丁路德相信聆聽上帝話語就是聆聽「活」的聲音,而聖詩就是「活」的聲音,幫助會眾認識上帝。

  可惜近二十年來,香港教會少了唱一些傳統的聖詩。我們不是說「傳統」的就一定最好,但完全不唱傳統聖詩,甚至部分教會早已將《普天頌讚》、《青年聖歌》等束之高閣,令新加入教會的信徒沒有接觸的機會,其實是十分可惜的。

  反觀近十多年流行的現代詩歌,多是純粹個人化的求主施恩,或只是聲嘶力竭的歡呼讚美,但往往掏空了唱者的生活內容,也忽略了宇宙世界和所處社會的真實。如此的詩歌,徒令信徒的靈命變得瘦瘠和自我中心。

  在這裏給教會牧者和領詩的同工一個挑戰:請花一點時間和心思,選擇並使用更多類型的詩歌:古老的、傳統的、頌歌、經文詩歌、福音詩歌和現代詩歌來傳揚和講述基督的福音,讚美上帝,這樣信徒才可以汲取豐富而均衡的靈性食糧,於他們的靈命成長才有最大的裨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