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性戀的爭議
 教會應持包容對話


2533 期(2013 年 3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同性戀議題愈演愈熱,中國神學研究院特別為教牧、長執及神學生,於三月二日上午舉行「面對同性戀,教會何去何從」講座,從聖經、神學、教會牧養及公共空間中的參與各方面作回應。講員包括該院教授余達心牧師、江丕盛博士、李思敬博士及雷競業牧師。

  李思敬博士從聖經中記載有關同性戀的五段經文,討論「同性戀是罪?」的根本問題。他指,利未記十八和二十章所記載的「可憎惡的」習俗並不限於「跟男人同寢」,他歸納成五個主要行徑:與親屬的性行為、不正常的性行為、將兒女獻給摩洛、招魂交鬼行巫術、咒罵自己的父母。他解釋說:「不正常的性行為包括鄰舍通姦、同性苟合、人獸淫合及經期行房。而兩章經文最長的篇幅,用作說明何謂『露骨肉之親的下體』,並清楚地將十二種『骨肉』,也就是將所有女親屬的關係統統寫出來。」

  他續言,十二種「骨肉」的關係指的是家族中的異性社交圈子,因為古時沒有酒吧等調情場境,唯一機會就是親人間,說:「經文所指的是古今中外性放縱的文化處境。今日信徒不應將開放的性觀念視為理所當然,聖經教導我們跟異性談話時『總要清清潔潔』。」同性戀是罪?他認為聖經的立場斬釘截鐵,但教導卻並不止於罪,而是要引人體驗成聖稱義的雙重恩典,悔改回轉,放下自己倚靠基督。

  教會兩極化的爭議 接納互愛活出恩典

  江丕盛博士直言:「今天在公共領域講同性戀,總是在公義、平等、權力、自由、選擇多元等框架裏講,很奇怪的,就是很少直接講性或具體的性關係。」他認為,問性,即問人性,因為只有人才會問性是甚麼,動物發生性關係後不會沈思為何發生。只有對於人而言,性才有意義,亦只有上帝創造「男女之別」的大前提下,性才有互輔、結合和合一,也即「一男一女」的關係不能再延伸,他最後提醒:「如果真的支持同性性關係和婚姻,就沒有理由要求同性性關係和婚姻必須一對一,因為這樣做實質上是異性霸權,以異性關係範式來理解同性關係,並要求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符合異性準則。」

  雷競業牧師從教會兩極化的爭議中談恩典,他提醒過於強調道德標準的教會不要忘記,福音的目的不是審判人;但也提醒強調為被社會邊緣化的人出聲的教會,福音的目的不是叫人自義或紓解身分危機,無條件的接納不等同無界線的認同。兩極中並無完全的是與非,而同性戀的議題正好成為是否順服神的試金石。

  雷又認為,不贊成同性戀是罪的一方需要解釋何為聖潔的性生活,勿讓平權議題取替牧養問題;贊成同性戀是罪的一方則不應把重點放在改變性傾向,而應讓同志體會神的愛,並牧養他們走成聖之路,接納每個信徒獨特的心路歷程。他最後鼓勵信徒要學習當「異鄉人」,面對教會與社會的風氣脫節時仍要活出滿有恩典的真理,教會亦應幫助信徒,特別是青少年,明白世界和教會的立場,並解釋教會為何沒有「追上潮流」。

  教會道德核心錯置 增強關注公共價值

  「若教會只着意於同性戀的道德問題而對社會結構性不公義置若罔聞,教會會不會將道德核心錯置了?如此,教會是不是真的犯了『宗教右派道德主義』之嫌?」余達心牧師一針見血地問道,他請求教會謙卑自省為何平日對社會貧富懸殊、市場商品化等問題視而不見,今天卻選擇同性戀作為道德關注焦點。他認為教會面對同性戀,必須以諒解、尊重、包容的基本態度去進行對話。

  當同運來勢洶洶的衝擊,欲透過政治去改造社會價值觀和制度,而又在生活上帶來破壞性時,余牧師認為信徒應盡「愛鄰舍」的責任,在公共空間表達關懷。他說:「教會不能獨善其身,單顧自身的存在和增長。」他認為香港的教會普遍都缺乏道德勇氣為整全的福音發聲,也缺乏社會價值公共性及公民責任的意識,被說「道德霸權」是冤枉的,但往後在參與公共價值的塑造中必須急起直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