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音的中國情


2517 期(2012 年 11 月 18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英籍華裔作家韓素音週五在瑞士洛桑的寓所逝世,享年九十六歲。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生於河南信陽,父親是一名早年留學西方的中國工程師,母親是比利時人。⋯⋯她在一九五零年代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多次訪問中國,出版了多部關於中國及當時中國領導人的著作。」 《明報》4.11.2012

  文革時期,有兩位外籍人士常撰書頌讚新中國,甚至將當時的中國媲美天堂,故被禮譽為中國人民的摯友,其一是史諾(Edgar Snow),另一位是韓素音(Han Suyin)。猶記得當時香港的左派書店也有他們的作品,《人民畫報》更常刊登他們的文章,少年的我猶記得在油麻地彌敦道的「學生書店」邂逅他們的名字,算起來已是四十年多之前的事了。

  韓素音是一位著名作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首推《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據云這本小說寫的是她和一位英國記者的愛情故事,她深愛這男人,可惜使君有婦,有情人受盡相思之苦。後來這部小說被拍成電影,片名也叫「生死戀」(1955年),轟動一時,特別是那首主題曲,聽來蕩氣迴腸。

  據網上資料顯示,韓素音出生於中國河南,父親姓周,替她取名周光瑚,母親是比利時人。她雖然生於中國,但從來不用中文寫作,她也是以身為「外國人」自居,但又對當時的共產中國甚為認同。在文革時期,她幾乎成為新中國的代言人,和史諾醫生齊名,後者描寫長征的《西行散記》至今已成經典,當然今天已沒有人再有興趣讀這些書了。

  在「火紅的年代」有韓素音和史諾這一類人不出為奇,至低限度他們代表了一份浪漫情懷,從一個浪漫的角度看當時的中國。當然這個角度是很狹窄的,也經過人工化的修飾,後來台灣女作家陳若曦就曾揶揄過這個「中國通」,說她在內地遊山玩水,看的其實是經過裝扮的外表,根本看不到中國人民的疾苦。

  但又有點奇怪的,韓素音在文革期間寫了幾本歌頌當時中國和毛澤東的書後,就離開了中國大陸,自此就長住歐洲,幾乎沒有再回到中國生活。

  今天香港擱置了所謂「國民教育」,但若想學生明白中國,韓素音和史諾這兩個人物都要向學生介紹。這起碼令年輕人知道,近代中國走過的路是如何曲折,她曾被看為天堂,也曾被打成地獄,有人膜拜它,也有人去踐踏它,這就是我們的祖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