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95 期(2012 年 6 月 17 日) ◎ 文化之旅 ◎ 王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功夫在詩外。藝術、科學離不開對生命的感悟,如何做人,決定著你如何做事。十八世紀瑞典的植物學家林奈,也有一封給兒子的家書,其中有一段袒露心迹的肺腑之言:「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懷疑上帝遺棄了我。現在我把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你,很多人都想得到幸福,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實現這個願望。如果你想變得幸福,必須知道上帝一直在關注你。“Innocue vivito, numen adest”(好好做人,神無處不在)。」
林奈作植植物分類學家廣為人知,「他的分類系統與自然界的物種配合得天衣無縫,仿佛他就是萬物起源的見證人。」(沃爾夫.勒佩尼斯《何謂歐洲知識分子》,李焰明譯),這位一生與植物打交道的「自然之子」,從自然界令人敬畏的生態平衡中,看見了造物主的睿智:所有物種一起維持了自然的平衡,即使是那些低等的、受輕視的生物,如昆蟲,也是人類的健康衛士,是地球的清道夫,對自然經濟有貢獻。植物和動物保持一定的數量以維持自然的平衡,體現了上帝創造的完美的機制。破壞這樣的平衡法則,會受到懲罰。
人世間的秩序和平衡亦然。他的私人筆記《天譴》(現在成了瑞典文學的代表作),是他在科學研究之外的神學思考和人生感悟,他把手稿留給兒子,卷首題辭就是羅馬詩人奧維德的「好好做人,神無所不在」,同時留下的,還有那封樸素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