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人生


2435 期(2011 年 4 月 24 日)
◎ 如沐春風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前觀看了香港話劇團上演的兩齣話劇,《哥本哈根》和《不道德的審判》,深深體會到文學藝術給人心的震撼,讓人無可逃避,必須直面人生,深刻思考。

  《不道德的審判》是智利作家阿列爾.多夫曼的作品,講述政治犯Paulina偶然遇到懷疑是她在囚期間,曾經帶頭強姦她的醫生,她要求丈夫協助,就在度假屋內對醫生進行審判。故事充滿了恐懼、壓抑、死亡??構成極具張力的劇情,讓人看得有點喘不過氣。

  值得思考的是,在軍法統治的年代,許多人都受了很大的委屈,到國家終於走向民主,受害人究竟要不要根查當年迫害者的暴行,還是放下仇恨,以寬恕去迎接國家的明天?

  寬恕,是艱難的,但若不寬恕,豈不要以暴易暴,而悲劇將循環不斷?

  《哥本哈根》則是英國劇作家Frayn,以二十世紀兩位知名物理學家海森堡和恩師波爾,在哥本哈根一次歷史性會面作藍本寫成的劇本,內容牽涉二次大戰時原子彈的研發。

  觀劇時,日本仍未發生地震海嘯,福島核電廠仍在正常運作,但到執筆之日,多組核子反應堆仍未受控制,核輻射仍在蔓延,地球,正遇上前所未有的考驗。

  科學發明就是這樣的兩刃刀,成也核能,敗也核能。科學家要造福人類抑或遺禍人間,是良知與道德的抉擇。

  文學,就是這樣反映人生、迫人反省,讓人無可逃避。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