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困


2412 期(2010 年 11 月 14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城中有位富豪公子找「代母」誕下三胞胎,天主教強烈譴責這種有違自然的事情,但基督教卻好像沒有甚麼立場,請問基督教信仰如何看待非經夫婦性行為而生育的「科技」?

  城中富豪找代母產子跟教會有甚麼關係?為甚麼我們需要表達「立場」?

  我的意思是,城中不同階層的人,每天幹著不同的事,並且大概都有不同程度的道德含意,教會該怎樣選擇甚麼議題,去予以譴責或表揚,或發表一個公開的聲明或「立場」?譬如說,要判斷某藝人在公眾地方酒後鬧事,或濫交、雜交,對不對有多難?為甚麼就非得教會出來「結案陳辭」不可?某社會名流名正言順、落落大方地三妻四妾,所有的專欄、副刊都已經巨細無遺、如數家珍,圖文並茂地鋪陳了開來,難道就是獨欠教會出來「一鎚定音」?

  對於社會已有公論的事情,教會是不是每次都得走出來發表她的「立場」?教會有需要在諸事上扮演道德審裁員的角色嗎?

  前幾天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點名指責某基督徒背景的社會監察機構沒有及時就上述事件提出「義正辭嚴」的公開譴責。有趣的是,每次當這機構站出來說些甚麼,都幾乎無一倖免地被譏為站在「道德高地」說三道四。

  這樣,說,是道德主義;不說,則是沒有道德勇氣。做,不行;不做,也不行。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雙困」(Double bind)的局面:無論你怎麼做,結果都只能是錯的。很多時,基督徒就是被夾在這種被動的角色中,扮演著社會所指派的負面甚至是小丑的角色。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為主作見證」嗎?

  你問「基督教信仰如何看待非經夫婦性行為而生育的科技」。事實是「生命科學」包括醫療、護理、藥劑、遺傳工程等科技,已滲透到現代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我們往往歡迎科技為我們解決種種難題,卻質疑同一個銅板的另一面。如果基督教在這問題上有甚麼看法,那必然是「非經夫婦性行為」而生的子女,他們的生命絕對不比其他生命較不神聖。這也是「代母」問題背後所涉及的核心倫理價值。

  事實上有多少「經夫婦正常性行為」而生的子女,他們所得到的,是疏忽照顧、粗暴對待、虐打甚至是遺棄;較有經濟能力的夫婦,則在實質上讓外傭成為子女的「代母」。當然,相關的還包括因強姦、亂倫、濫交而生的子女所面對的種種社會問題。難道這些不是更普遍和需要面對的問題嗎?

  你說教會不是社會的道德良心嗎?我在本年十一月三日看了吳靄儀議員在立法會就支持促請中央政府釋放所有政治異見人士的發言,深為所動。所謂知識分子的道德勇氣,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教會如果發言,那並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在道德上超然和卓越的地位,而是清晰地陳明問題背後所涉及的價值和道理,喚醒人們面對自己的道德良心。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