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再進


2382 期(2010 年 4 月 18 日)
◎ 時事透析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週國內有一次罕見的、甚至是空前的、絕無僅有的簽約:廣東省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全國三十四個一級行政區中的兩個;而這兩個地方政府的合作協定,卻可以選在中央政府的人民大會堂舉行簽訂儀式,並且竟然由中央政府頂層領導出席,在場監督、見證!這就是《粵港合作框架協議》。

  對於這件超越正常規格的事項安排,香港的傳媒,由報道以至探討都未算多。而且在事件的一至兩天之後,也已經若無其事的,話題消失得無縱無影了。很快,報刊的篇幅又再度由各種社會爭吵課題佔有了。是現實?是短視?也許這項協議只是「框架」,未有具體細節,因此能進深鑽研的點子也不多。

  國內三十多年前實施改革開放,其中一項重要的策略,就是中央政府首度下放部分權力給廣東地方政府,又設立經濟特區,作為全國發展方針的試點。所以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開頭二十年中,幾乎所有經濟發展新領域、新思維,廣東都領先全國,造就了珠三角的發展奇蹟,並且發展經驗由此而散佈至全國。

  相對於三十年前的百廢待興,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今日的國家發展形勢,已經在世界舉足輕重。然而時代急速變化,如何開拓前路,如今又是一場摸?石頭過河的挑戰。這回「框架」的本質精神,其實是中央政府再次向廣東省政府放權;而這一回就更結連已經回歸十多年的香港,兩地來個「拍住上」。

  粵港兩地本來就不應走向競爭。廣東省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協合,可說是雙劍合壁,凝匯實力,建構一個經濟飛躍的優勢平台。中央政府破格的放權予粵港地方政府,差不多等於三十年前的放權廣東的翻版;期望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再闖高峰,再創奇蹟。與其說中央又為「救港」而向香港施惠,不如說是中央一再肯定香港的經濟領航角色。

  片面的政制爭持,容易將兩地推上火線。其實我們固然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卻無需讓這單一因素支配、以至掩沒了兩地的全面了解和協合。「框架」自然不會留有教會的位置,然而在那放權的開放空間,教會仍可存著互相尊重的心懷,參與內地社會的建設,讓福音之光照遍大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