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及其他


2366 期(2009 年 12 月 27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的牧師常介紹一些基督教書籍給我看,我也很喜歡看,讀了一本又一本。但幾年下來問我吸收了甚麼,竟又說不出來,只記得讀的時候很有味道。這樣繼續讀下去有用嗎?

  

  哈哈,你這也算是個問題嗎?如果你喜歡看那些書,而讀的時候又感覺很有味道,你又管它有沒有用和有甚麼用呢?

  或許讓我換個說法:營養師介紹一些餐單給我,我也很喜歡吃,試了一個又一個。但幾年下來,如果你問我吸收了些甚麼,我大概也說不出來,只能說吃的時候很有味道,身體看起來也很好,至少沒有甚麼不良的反應和作用。除非有學術期刊發表了有關這些餐單的實驗室報告,否則我又再能說些甚麼?

  讀書就是這麼一回事。你不能夠讀了一本書,隨即就量度自己到底吸收了些甚麼,又吸收了多少,對於個人成長、待人接物、靈命增長、愛主愛人有多少裨益?

  可是在教會裡往往就有這樣無聊的問題。聽了一堂道,就要問有甚麼得著?讀了一個故事,就要問學到了甚麼教訓?參加了一個聚會,又要問上主有甚麼說話???這樣下來,我們就得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計算,就是一時間未能整理好自己的思緒,也得裝模作樣地說點得體的垃圾,以免被視為不思進取、白佔地土!

  我認識一位碩士畢業的姐妹,參加教會聚會十多年,渴慕真理、明白救恩,可是多次申請參加浸禮被拒,就因為她無法通過問卷和面試的批核。我的意思是,她十分清楚教會批核的標準,要通過那些要求亦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可她就是難以勉強自己去符合那些類近幼稚園入學試的要求。聽說她最近會再嘗試闖關,要看看教會到底還要扣著她多久。

  又或者我們社會的整個教育體系就是建基於這樣的評核制度。你能夠將預設的標準答案原原本本地背誦出來,就證明你掌握重點、明白事理。如果你用自己的說話去表達,又或者提出不同的理解,他們又可以憑甚麼評核的基準去給你打分數?

  小兒曾經在傳統中學唸書,學校為了鼓勵閱讀,設立了強制參與的課外閱讀計畫,規定學生完成一定範圍和數量的課外書;大多數的學生,就只是絞盡腦汁去湊夠所要求的數目。家姊選擇了讓孩子在國際學校唸書,我不知道她們的學校有沒有強制的閱讀計畫,但我看見她們每每相當主動地捧著幾百頁的小說在啃。

  唸大學的時候曾經參加教會的個人佈道訓練。負責的導師很用心地預備了一份模擬的談道對話,以帶出個人談道要注意的重點。記得第一次「出隊」的時候,我被安排跟隨一位比較「有經驗」的弟兄,自己則只需要從旁觀察、學習。那次的經驗是難忘的,因為帶隊的弟兄鍥而不捨、兜兜轉轉地重覆著同一個問題,就只因為對方始終未能答中模擬對話的標準答案!

  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看見訓練有素的佈道隊員,鍥而不捨地引導著對方邁向那正確的答案,好讓他們可以充滿感恩地宣告對方已經成功得著上主完備的救恩!

  最後,我覺得基督徒除了閱讀「屬靈」書籍之外,最好也能夠看一些經典的文學。因為如果「屬靈」書籍是提供人生的答案的話,那麼「經典」文學往往能夠深刻地勾畫出問題的所在。畢竟,沒有答案的問題還可以是好的問題;沒有問題的答案,看起來就比較滑稽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