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宣教先驅的故事:台約爾


2362 期(2009 年 11 月 29 日)
◎ 正好讀書天 ◎ 鄭子遴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在一九四九年左右,基督徒人數約在七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半個世紀後,基督徒的人數卻暴增至五千萬以上(註一)。雖然這僅佔中國總人口的四至五個巴仙,但是已經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五十倍以上。這些增長實有賴最初把中國的福音之門開啟的一班宣教先驅。倫敦傳道會便是其中一個致力培育並差派宣教隊伍的差會,當中為人熟悉的宣教士有馬禮遜、米憐等,而有一位偉大的宣教士,卻被許多人,甚至研究教會史的專家忽略,雖然他事奉主只有短短十六年,但他對宣教事業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馬禮遜所稱道的神僕、金屬活字的創始人、在亞洲創辦女子學校的先行者、戴德生的岳父,他的名字叫台約爾(Samuel Dyer)。

  台約爾放棄成為律師的機會,獻身來華宣教的行列,他義無反顧和百折不撓的事奉精神令同工心悅誠服,他憑藉語言的恩賜和過人的毅力,精通三種中國方言,又研製實用的金屬活字,是現今通行細明體的來源,對後來聖經的大量印刷有很重要的影響,他為了讓更多平民百姓能明白聖經,矢志翻譯淺白的文體,促成日後《委辦譯本》的產生,為中文聖經重譯的濫觴。

  戴紹曾牧師和張陳一萍女士廣泛研究各項史料,寫成《雖至於死—台約爾傳》,詳盡記錄台約爾一生的事跡,引用《戴家珍藏》大批原始珍貴信件史料,呈現最真實的台約爾。林治平教授肯定本書是真正「是基督教(is Christianity)」的研究,即使並非從事宣教工作的教牧和信徒,也能從本書中體會台約爾夫婦如何遇到一個接一個的難關,包括學習語言的困難、所設之女校面臨倒閉危機、一天只能造一個字範的苦況、喪女喪母之痛、被同工冤屈之苦……若讀者能細心閱讀書中每一細節,便會對宣教士的掙扎多一分體會,明白宣教士的一生是用主的愛和自己的血淚交織而成。

  《雖至於死》羅列了台約爾一生的宣教旅程,由英國到檳城,再到馬六甲、新加坡,及後抵達香港、澳門,終究進入廣州,最後因熱病逝世,終年三十九歲。他臨終前寫給孩子和妻子的信都表達無盡的愛和愛主之心。他給妻子譚瑪莉的訣別信中說:

  「讓我埋身在此,埋身中國;如此,藉我們的埋身之地,贏得中國歸屬基督。但,不!我親愛的妹子,我豈不是還要再見你、還要再次親吻你,再次擁你入懷嗎?」

  他與妻子實在是事奉上的好拍檔,而他委身中國的心志除了影響三名孩子成為宣教士外,更影響戴德生的心志,戴氏的名言:「假如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與台約爾跟妻子訣別所言的如出一轍。

  補充一點,本書乃戴紹曾牧師遺世之作,戴牧師像他的外曾祖父一樣,也是為主燒盡的宣教先鋒,筆者謹此向他致最由衷的敬意。

  (註一:中國基督徒的人數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依據官方「三自教會」的統計,至二零零零年中國基督徒約有一千四、五百萬。但是家庭教會的估計則由五、六千萬至一億左右。實際的數字可能無從估算,但是平均五、六千萬應該是合理的數字。)


書名:雖至於死—台約爾傳
作者:戴紹曾、張陳一萍
出版:海外基督使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