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時事


2312 期(2008 年 12 月 14 日)
◎ 時事透析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昨晚「亞洲小姐」競選爆出雙料冠軍;……。

  銀行為中小企設立貸款基金;……。

  連日旺場「電腦節」逼爆深水埔;……。

  兩個「豪宅」樓盤賣個滿堂紅;……。

  昨晚「金馬獎」多個獎項都由大熱勝出;……。

  商會破天荒呼籲會員僱主盡量不裁員;……。

  往機場的公路被幾十輛「綠的」堵住;……。

  多年來人民幣首次變相「貶值」;……。

  外行的「電訊雙星」入主電視弱台;……。

  大企業不保證不再裁員;……。

  不論你的觀感如何,香港確有「活力之都、國際城市」的元素。細小的地土上,每天都上演著無數事件。至於哪些事件會成為「新聞、時事」,就要看傳媒的取捨了。這不單是社會前線記者的取捨,也是主編、主管的取捨。這些取捨,自然決定於他們的識見,亦決定於他們的價值取向。

  所以,到得我們眼前、耳中的「新聞、時事」,都無可避免地、是經過篩選的、不過是傳媒主編、主管想我們知道,以至留意的事件。而這些到得我們眼前、耳中的「新聞、時事」,能否真實「入耳、入眼」,又會因人而異。文首列舉的十項報道,對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知覺度」,反映著自身的生活和思維。

  活在廿一世紀的動態國際都市,我們時刻都需要充足的資訊。正因如此,判辨重要事件、識別可靠資訊,成為舉足輕重的生活智慧。我們既不能不設防地、完全信賴任何單一傳媒機構,好像任得它支配自己對社會的理解;也要培植開放的「通識」心懷,以免自閉似的、被自己的欠缺見識、或心性偏向所擺布。

  民眾生活不安,自然情緒不安。現時既有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即時傳訊的機制又愈趨發達。這樣的條件,令社會容易因某些「新聞、時事」而起哄。善用傳訊,立己立人,是提升社會素質的持續努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