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基督徒合一祈禱週」100週年紀念


2265 期(2008 年 1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胡丙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二零零八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適逢是紀念每年由一月十八日至廿五日各基督宗教在各地聚首彼此間合一祈禱的一百週年。

  一百年前聖公會屈保羅牧師(Fr. Paul Wattson)創立了基督徒合一的八日祈禱。屈保羅牧師也是紐約悔改會〈Society of the Atonement〉的共同創辦人。開始的時候在美國基摩市舉行,參加者只是一小撮的神父、修士、修女、牧者與信徒,其後再有不少歐洲的教會、團體及正教會參與。六十年後,即一九六八年,世界各地的教會和堂區首次接到「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資料,這些資料是由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與羅馬大公教會的「促進基督徒合一的祕書處」共同預備。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舉行成立會及第一次會員大會,於一九五七年開始為「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安排,祈禱週開始時在禮拜日,合一祈禱會在翌晚假座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舉行,且以雙語進行,進行時採用特備禱文。此後,每年一月十八日至廿五日皆推動「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週內之主日定為「基督徒合一主日」,並鼓勵香港不同宗派教會於該主日交換講壇,週內之禮拜四早上則舉行「教牧暨同工合一聖餐崇拜」,輪值在不同宗派教會進行,參加者來自不同宗派教會、正教會及羅馬大公教會的同工;近年更有不少平信徒自發性於「祈禱週」內分別舉行各類型的「基督徒合一聚會」。

  今天,基督各宗派教會,正教會和羅馬大公教會對每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都並不陌生,這也簡單地證明了合一祈禱週的功效。耶穌自己曾向天父祈求:「父啊!願他們合而為一」(參約翰福音十七章),自此基督徒都以種種形式和方法為此祈禱。在各種分歧中,不同宗派的基督徒更意識到主為門徒合一祈禱的重要性。

  在十九世紀中葉,不少教會運動和團體,例如正教會、牛津運動(Oxford Movement)、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和一些婦女祈禱團體都強調基督徒合一祈禱的重要性。最初屈保羅牧師所創立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原意是希望各基督宗派重歸羅馬大公教會,故他選的日子一月十八日開始,昔日是紀念首位使徒彼得的瞻禮;至一月廿五日則為使徒保羅悔改歸正的瞻禮。一九九零年「悔改會」重新投歸羅馬大公教會,當時教宗庇護十世正式降福八日的「祈禱週」。

  一九三零年,法國的Paul Couterier神父給予合一祈禱週新的方向。他維持每年祈禱的日子,但把名稱改為「普世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並且強調祈禱的意向是為推進「基督所願意」的教會合一。一九五九年一月廿五日教宗若望廿三世舉行的第二次大公會議帶領羅馬大公教會積極回應基督宗派合一的交流,並且正式同意普世教會協會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和「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共同合作。一九六六年一個綜合工作小組成立,目的為預備祈禱週的資料。自一九七三年,每年不同地方的基督徒合一小組會被邀請為祈禱週的內容撰稿,然後由國際綜合工作小組討論和修正。這種悠久的合作最終於二零零四年推動「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和「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共同出刊「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資料內容。

  今年的主題「不住的禱告」,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提醒,希望他們以基督為合一的基礎。保羅渴求將愛付諸實踐,並成為可見的事實。他又強調在基督徒群體內,成員與基督、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基於不可間斷的禱告,我們也是藉著「不住的禱告」盼望邁向可見的「在基督內合而為一」。

 

(作者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真道書院消息】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