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男性求助的策略


2259 期(2007 年 12 月 9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男性少向人求助的行為表現,似乎是眾所周知的。簡單如日常生活中,迷路時向人問路;或若身體不適求醫,男人總給人一個「畏疾忌醫」的印象。

過去在突破輔導中心工作時,每每都要對求助者作人數統計,求助的男女比例,經常維持在3:7之比,或許經過多年在心理健康上的推廣,這比例已經是略有進步,早期的男子比例更加懸殊。

很少求助就不等於沒有問題,社工界也慨嘆,最需要接受輔導服務的,卻最難接觸。舉婚姻個案為例,婚姻是夫婦二人的事,但先求助的往往是女性,能夠邀請當事人的丈夫參與輔導,對輔導成效有決定性影響。可惜,能邀請丈夫參與輔導的成功效益低,有時輔導人員,有一種「隔山打牛」的困擾。

所以,能理解男性求助的行為,並有效給予他們適當的輔導服務,是不少輔導工作者的關注。男性在甚麼情況下會樂於求助?學者有以下的結論:當男性認為他的問題是正常的;不構成男性自我(ego)的威脅,得到幫助後有回饋的機會,輔導員的成熟和接納,他所在的群體的認同,並且不會感到求助會帶來重大的損失等。

鼓勵男性求助,可以考慮以下的策略。我們應給予求助一個新的框框。男士很看重男人要有勇氣,若我們看面對問題是一種情感勇氣的表現,是強者不是作出的表現,這種對輔導重新給予框架的做法,可以是一個好的入手點。

另外,若男性已踏出第一步,走進輔導室求助,我們的輔導工作者,也可以減少他們過度中斷接受輔導。我們可以有以下的入手點,幫男士適應輔導的過程。

正面了解他們對接受輔導的恐懼。強調他們的求助有矛盾的感受,是正常的反應。

可先讓男士了解輔導的過程包括甚麼任務和目標,若他們不善表達情緒,要給予足夠時間和安全感,才進行探討他們情緒的鬱結。

讓男士了解輔導員一個平等,他不是低人一等的位置下進行。輔導員強調這是一個協作的過程。若得不到他的合作和同意,輔導員是不會強行做一些違背他意願的事,說男士們有一種受控的感受。

對於我們輔導工作者來說,多了解男性求助的障礙,可以增加我們對男受助者的接納。原來他們是要經過多重的障礙,才來到我們面前,我們要肯定他們的努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特刊】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