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是福?


2235 期(2007 年 6 月 24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這個世代真有點反常,就以對一些飲食用的副食品來說,普遍也改觀了。試舉幾個例子,誰也視為當然,但又說不出其所以然來,連自己都夾纏在這個框框中,不禁啞然失笑。

  在街市菜攤的交易對話中,買苦瓜要不苦的、辣椒要不辣的;甜的嫌太甜、酸的又怕酸、以往要選肥雞、肥鴨,豬肉要揀肥瘦相間的「五層樓」。主要口糧的食米,從前是挑選精米、白米,現在要找赤米、糙米。更有些買蔬菜時要揀有蟲口咬過的,說這是沒有農藥的產品,是有機的,大概如果不用人們每天排出的「大肥」,似乎還不夠地道。這個新興的行業,發展得非常迅速,價錢叫高幾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有人在鼓吹,甚至推波助瀾,說到平日慣食的菜、魚、肉,不是這種,就是那種有問題,本地的、國內地的、舶來品全有問題。差不多每天都發現新品種,凡遇甚麼風吹草動,傳媒奔走相告,舉城駭然,惶惶不可終日。可是偏又照賣照買,大家似是存「拚死吃河豚」的心態大嚼,未見菜市冷淡,這是不是反常?

  不敢說是生活在驚濤駭浪中,這已是差不多人們常掛在嘴邊的日常話。造成這樣的景況,一是急功近利不當的手法,連飼養、種植也加添有害人體的化學原料。其次是個人對健康常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有甚麼風聲就擔驚受怕。這又是慣見的羊群效應,不多的日子又寂然了,但陸續有來的新發現,沒停沒了。

  相反的,這也是可喜的現象,人的壽命卻延長了,大街小巷、八、九十歲的老人家多著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