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政改羅生門


2151 期(2005 年 11 月 13 日)
◎ 時事透析 ◎ 袁天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特區政府推銷政改方案,指這是主流民意。筆者於上期專欄中已表達了個人的懷疑。上星期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作出了一項民意調查,雖然有六成人接受政改方案,但當中只有四成人支持容許委任區議員有權選舉特首或立法會議員。在六成接受方案的市民中,只有三成表示「欣然接受」,超過五成多人「無奈地接受」或是「沒有甚麼感覺」。此外,有八成受訪者認為普選對香港有好處,並且有六成五人認為應該訂下普選時間表。這些數據顯示政府所言「主流民意」剛剛相反。

  政府委託理大科技及顧問有限公司作民調,而另一項民調是中大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所作。後者的前副所長是劉兆佳教授,現已為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現時副所長為王家英。是次民調還邀請了多名學者參與,包括陳韜文,蔡子強,陳健民及蘇鑰機等人,顯示這民調的客觀性,也避免了給人印象,這民調受政府操控。但政府的民調究竟由誰負責?

  政改方案的爭論點有二,一是委任區議員應否有權選舉特首及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成為選舉特首的選舉委員,及有權參與立法會選舉,本來是邁向民主的一步。但區議員中有委任區議員,這變相減低了民主的成分。表面上向民主行多了一步,但事實仍是原地踏步。其二是普選時間表,零七至零八年還是二零一二?或是不要訂下日期?筆者認為爭取後者比爭論前者更為重要。

  政府推出方案,常挾民意,但也打民意,做成不同持分者的對立,俾使政府可以使用其中一方作為支持政府的民意。委任區議員應否有選舉權的爭議,很容易使民選區議員與委任區議員便成對立。事實上,不少委任區議員只本為民服務,有權選舉與否實不是他們擔任區議員所爭取的。政改方案做成了地區事務參與者的分化。

  無論「欣然」或是「無奈」,有六成受訪者接受政改方案,市民也不想作無謂的爭議。但八成受訪者盼望有普選時間表,這是主流民意。

  近日天主教及基督教教會領袖均開腔表示反對政改方案,請立法會議員重視民意。支持或否決方案,其實也是原地踏步,為何不堅持訂下普選日期,否則少年人等到老,也無法看到民主的一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