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通識


2119 期(2005 年 4 月 3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本地教育,並不重視歷史,學生讀到中三,只是簡簡單單地讀了一遍中國歷史,時間由遠古到近代,其概括性可想而知。中四以後修讀理科的同學,如果不愛閱讀又不進修,歷史知識便僅此而已,對國家認識如此膚淺,又怎能建立家國情懷?所以,最近熱門談通識,實在應該從加強歷史教育開始,以歷史作基礎,再發展公民教育和品德教育。

  有些人認為讀歷史就靠死記硬背,真是天大誤會,其實,要真懂得讀歷史,沒有一點邏輯分析思維是不行的。因為歷史發展往往有跡可尋,每個歷史事件背後,都必有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同時產生深遠影響,讀的時候,必須多作聯想比較分析,才能理清脈絡,掌握事情發生的始末原由。

   很多年前,遇到一位很不錯的中史老師,幫助我愛上這許多人認為沈悶的歷史課。老師授課有三步曲,任何歷史事件都可以套進去學習──原因、經過和影響。其中「經過」屬事實性,只要多翻閱相關史籍,便能得到較準確的資料,但「原因」和「影響」卻必須經過分析和比較,才能歸納出結論。

  用這方法反覆學習,日子久了,同學們的分析能力不知不覺得到提升,讀新聞的時候也能代入研究,再不是單看事情本身,還懂得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及其衍生的影響,此即所謂鑑古知今的道理。

  分析力的培養很重要,引導學生掌握事件的本質,這種能力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因此,若真要開展通識教育,首要把本國歷史列入其中,讓學生透過學習過程的分析與研究,去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如此學習,才是真正的通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