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之害猛於虎


2092 期(2004 年 9 月 26 日)
◎ 時事透析 ◎ 麥慧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日連串發生多宗有關賭博禍害的新聞:

  八月三十一日,一名九巴車長,因欠下巨額賭債,遂鋌而走險行劫銀行。

  同日,一名事業有成的年輕女子在汽車上燒炭自盡,原來她在澳門豪賭欠下八十萬元巨債無力償還。

  九月十六日,大埔發生母親攜三歲女兒燒炭悲劇,原來媽媽因爛賭而債台高築,結果女死母危殆。

  同日,一名曾欠債七十萬被警方發出革職警告的爛賭警員,因故態復萌,遠征澳門賭場,不但輸光賭本,向大耳窿出示警察委任證作「擔保」,借二十萬元圖翻身,結果又再輸清光。

  他們都是賭博事業下的犧牲品,但社會似乎只為他們加上一個「病態賭徒」的標籤、提供一些極其有限的輔導服務之外,釜底抽薪的方法卻欠奉。社會在「刺激經濟」、「提高就業率」等美麗口號下,繼續讓賭博事業成為大企業,有關賭博機構更公然表達其商業野心,似乎誓要讓更多的人輸更多的錢。例如:

  自澳門賭權開放,澳門賭場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何鴻燊先生為鞏固其賭博業「一哥地位」,近日宣布推出多項新招搶客。

  香港賽馬會為保證收入不持續下跌,主席夏佳理建議延長馬季,增加投注方式,並容許旅客開設電話投注戶口,計畫沙田馬場舉行國慶日賽事時,於彭福公園舉辦親子嘉年華活動。

  其實,賭博事業是不能令經濟繁榮的,至低限度不能令某地方的經濟生產能力上升的。試想一個地區內的人在賭博,有人贏錢、有人輸錢,該地的總資產值是不會增加的,充其量只是藉賭徒的金錢刺激當地的經濟活動而已。其實賭博最可怕的後果是製造了不少傾家蕩產的人,而政府亦要花費頗多的資源去幫助他們。究竟香港的賭博事業是利多抑或害多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