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踏入會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棗紅—莊嚴的氛圍。
我沿「時光隧道」,追溯聖經在中國經歷的憂患、聖經事工的復興、編譯少數民族語言譯本.......我細讀展板,字行間有不足外道的艱辛。踏在鋪得平坦舒適的地毯上,我想,我這個生在自由之都、聖經可隨手拈來的十五歲女孩,未能完全體會當中的崎嶇險阻。
我隔玻璃,看那一本本裝幀雖異、內容卻如一—皆是神所默示的聖經。它們大都破舊,可是那泛黃的紙頁邊緣確實見證信徒在「窄路」上的滄桑。一本中文手抄本令我駐足良久。那一撇一捺的秀跡,對於喜愛中國文學的我更覺親切。我轉念一想,毛筆蘸的可是事工的汗水和血淚?不禁肅然起敬。
正兀自出神,耳邊傳來嘹亮的歌聲,是讚美會的開始。幾位少數民族弟兄姊妹微微昂首,時而拍手擊掌,腳踏拍子啷啷噹噹的,是清脆可喜的腳鈴聲。
我疑惑了,他們的民族傳統包袱不比我們重嗎?他們笑得那樣無拘,唱得如此坦然!縱非身處層層綠油油的梯田和阡陌間,仍開懷高歌讚美,宣告自己的生命,因祂話語中的應許而色彩斑斕,一如身上的民族服飾。我不得不驚歎:除以外,誰能成就這工呢!
已到耄耋之年的伯伯,以馬頭琴奏上一曲,琴音蒼涼沙啞,是回想他在廣漠黃土上尋覓真道的曲折?那失明弟兄以心感應木琴鍵,叮叮咚咚敲出「以馬內利」樂章。我想,他是否曾手摸凸字聖經,讓天父的話語輕觸心弦?看!他在「見」證神!
誰說基督教藝術囿於西洋油畫、五彩玻璃馬賽克?那「耶穌生平」樟木浮雕醞釀中國藝術濃厚的古樸。我的眼光流連亭台樓閣和山石泉水間,猜想耶穌的事跡,細味其中妙趣。又不禁佩服藝術家的耐心。那雕琢十年的背後,是一顆愛神的心!
一面牆掛水墨畫,有「五餅二魚」等聖經題材。那洇開的水墨,淡雅適然;巧手的剪紙,有淳厚的鄉土氣息;經文長卷上的揮毫,神采飛揚。這一切都開闊我眼界:原來傳福音並不只限於宣講,揉合信仰與藝術文化,一幅字畫、一闕民歌、一張剪紙,皆可見證神、榮耀神!
環視場館,所見的不單是靜物,更有活生生的、豐盛喜樂的生命展示。有理,有情,有叫人無可推諉的見證。
每當我翻開聖經靈修,多了一份珍而重之的心。只因一切得來不易。
何博婷(沙田崇真中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徵文比賽冠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