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幅怎樣的畫


2037 期(2003 年 9 月 7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美國一名在三歲時失去視力的男子,在失明四十年後以嶄新的幹細胞技術重拾視力,但在手術成功逾兩年後,他仍在吃力地學習理解他兩眼收到的視覺信息。這令科學家赫然發現,一般人『視而能見』的能力原來並非與生俱來,視力跟語言一樣,是需要透過實踐才能掌握的能力。」《明報》26.8.2003

  人們所看見的世界,其「模樣」是客觀、獨立地存在著,抑或是人主觀建構出來,這不單是哲學上知識論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努力要探討的課題。

  美國最近就發生一宗頗耐人尋味的個案,一位名叫梅伊(Mike May)的男子,自從三歲起即失去視力,往後四十年都活在黑暗之中,及至三年前接受了腦幹細胞移植手術,但奇妙的是雖然他的「視力」回復正常,醫學上是能夠完全看得見東西了,但其大腦卻未能同步恢復詮釋、了解信號的能力。梅伊說他看的世界就如「一幅抽象畫」,但他辨別不出複雜的風景、樣貌或表情,只能以頭髮長度、眼眉形狀等認人,甚至妻子亦然。

  梅伊的個案說明人類有部分視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亦有部分視力是隨年齡增長而「學習」得來的。換句話說,眼睛接收的視訊只屬「視力」的一部分,腦部還須長時間學習詮釋這些視訊,才能真正將之拼成一幅有意義的圖畫。

  我們所看見的世界,究竟是山水畫、抽象畫;是印象派、寫實派;是西洋畫,抑或咱們中國的水墨畫.......原來都不是必然或一成不變的。我們不單止「看」,而且是學習怎樣去看!前者是視力的一部分,後者則屬於「腦力」及「心力」的範疇。怎樣為之看到了,或是看得清楚、看得真,這已經是一個心靈層次的問題。

  聖經有句說話:「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原來真正看到外貌也不是理所當然,更何況要看到內心。所以我們要學習謙卑,不要執著於自己所「看」到的,今天你可能看到世界是一塌糊塗,毫無色彩;但不要氣餒,轉個心情之後,你可能會「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圖象。

  看世界是如此奇妙,看自己更是不可思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