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失敗者


1996 期(2002 年 11 月 24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新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都是日本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經歷過失敗卻不肯服輸。

  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教授在大學時代試過物理科不合格,教授的評語是:「小柴不是唸物理的材料。」結果這不是材料的人卻得到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皆因不服輸也。

  而化學獎得主的田中耕一,照記者說是今屆諾獎得主中最平凡的一個,因為他既不是學者,連碩士學位也沒有,僅是個比普通職員稍高一級的主任而已。但是田中的一句話說明了他為甚麼會得獎。他說:「我不依一般人的做法幹,所以經常失敗,但也因此才開發出獲獎的發明。」

  田中的話概括了富創意的人最大特質:不依常法、不怕失敗、敢於嘗試。

  今天,香港教育努力追求突破,要培養有創意的學生,可是,我們卻並沒有提供一個失敗可以再來的社會環境和氣氛,試問又怎能奢望下一代的創意會從天而降呢?

  我們總是歌頌成功者,無論是事業成功或學業成功的,報章傳媒會大事宣揚,失敗奮鬥則屬少數。孩子長期接收這種訊息,一旦失敗便如末日,無法抬頭。

  多年前,一個乖巧的孩子第一次參加獨誦比賽得了冠軍,第二年再度參加,因為評判不喜歡她的演繹方式,結果三甲不入,那孩子當場哭成淚人,帶隊老師再三安慰勸解,也無法幫助她平伏情緒,從此之後,這孩子不肯再參賽。

  當年,我們眾老師就慨嘆,世上那有參賽必勝術,成功,往往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及一點幸運。如果不學會接受失敗,做人也就太累了。

  能夠面對失敗的人,總是帶點傻勁,那傻勁乃是由於專心鑽研某種學問或興趣以致有點不通世務的書獃子氣,有了這種傻勁,就能把成敗置之度外,然後達至真正的成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