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55 期(2002 年 2 月 10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到如今「福音粵曲」流行起來了,也聽過不少次,那怎可以算是「粵曲」,只是小曲。其實福音粵曲早就有了,拿起所有各宗各派教會所用的聖詩本,我自信主以後,到如今五十年來,都用廣東話來唱,根本就是母語粵腔,這豈不就是粵曲,但如今的福音粵曲音調究竟是甚麼。
粵曲起碼要有「皮黃」,皮是西皮,黃是二黃,還有梆子,南音、木魚、二流、士工慢板、中板、乙反、快慢板、滾花.......我聽過的全都沒有。只是用「賽龍奪錦」、「餓馬搖鈴」,「流水行雲」、「孔雀開屏」.......又摻些「歡笑樂園開心地」.......總之牽牽強強的配些詞句,用廣東話(是香港廣東話,不是廣州話)唱將出來,夫子自道的在說,這是「福音粵曲」。
還有粵曲要分:子喉、平喉、大喉,大喉又稱「霸腔」,一段「左撇」真是響遏行雲。不管那一個地方的歌曲,都有其傳統、藝術,隨便亂湊亂砌,可把前人們的藝術糟蹋。
執筆時,剛和一位喜愛粵曲的牧師談起,他對我說,正在錄製一個以「耶穌生平」的粵曲,他說以粵劇方式唱出,有西皮、二黃、梆子,這倒是一個好消息,盼能先聽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