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處關注青少年問題


1931 期(2001 年 8 月 2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 嘉誠(右)表示:站出來是要告訴社會「不可以貌取人」。

  有鑑於現今的青少年問題愈來愈趨嚴重,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最近分別舉辦兩項計畫,透過問卷調查及特遣隊義工計畫,關注青少年濫用軟性藥物及受到社會標籤成見等問題。

  當一個打扮前衛、頭髮染了金色的年輕人步入你的教會,不知你會投以怎樣的眼光?社會上不少人對以上打扮的青少年,都會賦以負面的目光,並可能將他們標籤為「曳仔」、「只係掛住玩」、「唔長進」、「古古怪怪」、「冇得救」等。

  一羣打扮前衛的青少年參與了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元朗外展社工隊組成的「青少年反標籤特遣隊」,由去年開始以實際的義工行動,希望改變部分社會人士對他們既有的標籤印象,放下因他們的外表及言行而引致的成見,結果令他們的父母亦對自己的子女大大改觀。

  自去年十月開始,十五歲的阿誠就參與特遣隊計畫。過往因為欠交家課、逃學、與家人吵架的事,弄致和家人、老師的關係差,他被老師視為「搞事派」,後來因貪玩染了一頭金髮,經常被人視為「壞人」。

  在參加該項計畫後與家人關係大大改善的嘉誠表示,該計畫使他知道自己有甚麼人生目標,並開始體會讀書的重要,所以返學比以前積極。站在旁邊的誠媽回應說:「他的性格和脾氣都改善了,做事亦較從前有恆心。」

  主辦機構外展社工應鳳秀認為,適當的讚賞是與青少年相處之道。若他們覺得你用負面的態度來看他,他們會便很自然地跟你鬥氣,不思進取,最終會成為惡性循環。主辦機構相信,經過這羣青少年持續的付出,他們成功讓父母和其他社會人士從另一角度看到他們的潛能及對社會的貢獻,贏得社會人士正面的肯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