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新移民當順服的「蟲」


1929 期(2001 年 8 月 12 日)
◎ 文林 ◎ 夏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 接觸不同背景的新移民,
  已成為李健華生活的一部分。
  六月十五日,香港獅子會公佈第一屆「傑出社會服務領袖獎」,基督教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李健華牧師,以四年服務新移民的傑出成就,成為領獎台上的一員。總結四年來的社會服務經驗,他強調,基督徒要清楚神給自己活在這個時代的使命,多關心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不要只活在教會的四堵牆內。

  一番知易行難的說話,且看他如何親自演繹。

  「我對服事新來港人士的感動始於一九九七年。當時香港正值回歸,我發動了一個全球四十天禁食禱告行動。四十天內,我每天禁食禱告,很奇怪,當為新移民代禱時,眼淚竟開始流個不停,感受很深。」架著一副幼框眼鏡,一臉冷靜理智的李牧師,想不到也曾有如此感性的一刻。「剛巧,當時看到一段經文:『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甚不喜悅。他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賽五十九15~16)我才明白,原來真正在流淚的是神,祂為這群被遺忘的生命哭泣。」

  從感動中,李牧師知道神要交給他服事新移民的使命。然而,當時正身負推動「福音二千運動」重任的他,卻不太願意「接旨」。「我問神,怎會是我?做福音二千我已經去到好盡,又要開新工?」儘管經過一輪討價還價,但這位神僕最終還是選擇了順服,毅然離開原來的崗位,為神的國度開展新工。

  「記得在禱告中,神給了我一句說話:新移民群體要像一條鑰匙,為教會開啟福音的門。起初我不太明白,後來才漸漸體會到其中的意思。」他說,過去做基層的福音工作一直很難,「靠自己一雙手打拼」的勞工階層不太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忙。直至八十年代,很多男士北上娶妻,如今妻兒開始陸續來港團聚,一時間,經濟、住屋、兒女就學等都出現問題,才發覺自己很無助。「這正好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透過一些實際的幫助,向他們傳福音。」李牧師很了解,當人面對生活的困難,心門更容易打開。於是,他開創了「新福事工協會」,而首要的事就是開一間貨倉,回收衣服物資,轉送給有需要的新移民。

  第一個接受「新福」幫助的個案,令李牧師印象猶深。「那是一個單親家庭。當太太拿著單程證來港,一心想和丈夫團聚,誰料長期過度勞累的丈夫竟在兩日內去世了,剩下一雙兒女,前路茫茫。當我們接觸他們時,他們只帶著僅有的一袋衣物寄宿在親戚家。」提起這家人不幸的遭遇,眼前的牧者,聲線變得緩慢低沈。「後來,相依為命的三母子在教會的幫忙下找到一處容身之所,我便開著一輛小貨車,替新福把一屋的家具送上門。」他說,當那位母親打開門的那一刻,眼淚隨即流了下來。後來,這一家也成了「新福」開辦以來第一個接受神的新移民家庭。

  不過,神給李牧師看到一幅更長遠的藍圖。「福音要由香港傳至中國,然後普及世界(現今中國單是留外的學人就有七十萬。新移民的根在中國,他們回去時很快可以帶領他們的家人、朋友,甚至整條村信主。有一位姊妹,六年前從山西來港,信主後回去帶領了媽媽和村裡的人信主。後來她媽媽更拿起聖經,到其他鄉村去當「赤腳傳道」,又讓女兒在港為他們籌錢,在村裡起了教堂。對傳播福音的前境充滿希望的李牧師,一雙眼睛頓然有了神釆。

  然而,人畢竟有軟弱的一面,牧師也不例外。第一次收集物資,竟讓這位神的僕人上了至今難忘的一課。有一間學校有幾張書桌送給我們,但要我自己去拿。那時還放不下自己的身分,心想「堂堂一個牧師要上門收舊東西,真失禮」,所以請了一個司機去收。貨車去了很久也沒回來,後來司機打電話來說,已運了好幾車貨,還沒運完。我一聽,傻了眼。原來學校將許多不要的物件都給了他,但都是些大檯大櫃,我們根本沒有用,最後白白花了三千元運輸費丟「垃圾」。

  三千元的損失並非最重要,難過的是看到自己一顆未完全順服的心,這時神又再次透過聖經對他說話:「你這蟲雅各和你們以色列人,不要害怕。耶和華說,我必幫助你。你的救贖主,就是以色列的聖者。看哪,我已使你成為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賽四十一14~18)「我終於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條『蟲』,必須謙卑,才能成為神手中『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既然神要我學這個功課,就要徹徹底底順服。那次之後,我就開始了親自上門收送物資。」李牧師這一段經歷,又是多少基督徒在信仰路上的寫照?

  新移民是李牧師目前全力關懷的群體,他們的真正需要,這位牧者很清楚。「新移民除了經濟、物資上的匱乏外,更需要愛和關懷。」他說,「他們離鄉別井從內地來港,是連根拔起,來到又往往面對很多失望、失落。好像口音不正被人取笑,身分不被認同,一落街一出聲就被人問『你黎左幾耐?』的確很不好受。」他說,有一位女士來港兩年,住在沙田新翠村,每天除了接送兒子上學放學和到街市買菜的一段路外,哪裡也沒去過,就是因為害怕人生路不熟,不懂和香港人溝通。後來透過「新福」辦的活動,去的地方多了,和本地人接觸增加了,才開始融入香港的生活。李牧師又補充:「在很多香港人眼中,新移民只會伸手向政府要錢,但事實並非這樣。不少新移民家庭即使每月只賺二、三千元,也不願領綜援,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即使窮,也要窮得有骨氣,不想被人看不起。根據政府的報告,目前二十三萬個領取綜緩的個案中,新移民只佔了一成(約二萬)左右,比起本地人,遠遠少得多。」

  對於這群香港的新來客,教會可以做些甚麼?李牧師有一些建議:「弟兄姊妹可以歡迎他們成為香港的一分子,和他們做好朋友,建立埋身的關係。如果有一大群新移民同時進入教會,最初最好讓他們自成一個小組,將相同背景的放在一起,給時間大家彼此適應。」

  今天得獎,李牧師認為是神給他看的一個明證。「祂讓我看到這幾年的工作被社會認同,新來港人士的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這個獎不屬於我個人,是神和這個祂所愛的群體的。」

  李健華牧師簡介:

  ‧1981年畢業於播道神學院,同年任職於基督教會活石堂石梨堂

  ‧1991年轉任「香港福音二千」執行幹事

  ‧1994年出任「香港福音二千」主任

  ‧1997年11月,成立新福事工協會,並擔任總幹事,致力關懷新來港人士

  ‧1999年,著有《血脈相連—關懷新來港人士手冊》一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