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豐富


1863 期(2000 年 5 月 7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整個社會環境都鼓吹全人教育,學校制度的檢討也拿這個重點來評定各種現行方法的標準,如果我們留意今天兒童及青少年從電視、報章、網上所取得的資訊,我們應擔心這個社會環境僅提供娛樂、刺激和科技。換言之,我們會預期兒女們會偏於受玩樂和機器的影響,而少了思考哲理和人際能力的栽培,再嚴格來說,缺乏建立理想和合作能力的啟蒙過程。

  我相信這將會是未來領袖常被批評的項目-眼光淺窄自我。用我在去年推敲的兒童及青少年成長指標:毅力、人際、耐性和組織能力;我擔心未來的青少年領袖多屬科技人,但與以上四個基本成功條件卻距離很遠呢!

  試看現今的訓練模式,幾乎所有的教學過程都是講究提供舒適的會場和輕鬆的氣氛,冷氣和茶點已變成基本需要了,似乎暗示學習是一個必然輕省的過程;故此當有些人遇上困難時,便歸咎於外在環境-老師的表達手法和學科設計安排不善,學生們的反應分便考慮退學了,好像學生的身份就是「享受者」。

  學習心理理論指出學習其實就是「克服障礙的過程」,訓練工作的行業常有一術語-有效的訓練必須是有威脅性,否則學完後回到困境重疊的現實就會發覺吃不消了。(Training must be threatening and related to reality)

  「全人發展」不僅是包涵上有理性、感性及兼顧動與靜的項目,更是要教導青少年能有崇高的上進理想和開到生命水深之處。

  我們能夠應付別人說「很悶」的課程嗎?

  我們可以容易忍不確定的體驗過程嗎?

  我們若遇到艱深的內容時能用點毅力學下去嗎?

  我們能與不同風格的人做同學嗎?

  我們還會學一些新東西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