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涯舊憶(六)
往事縈懷


1897 期(2000 年 12 月 31 日)
◎ 神學生講場 ◎ 過來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四年時光匆匆地過去了,畢業離院一幌四十年,寫完了幾篇舊憶,是紀實、是花絮、是感懷,同期的除了息勞歸主、安返天家之外,大家勞燕分飛,留在香港的僅餘兩人。

  使人難忘的事不少,也是離院後,校友重逢同一感受的,就是每個禮拜天的晚上,學院舉行的「見證會」。週末及主日,師生們在外邊工作完畢返回學院,大家用過晚飯後全都參加,互相代禱、見證主恩,有時更彼此認罪,懇切祈求。在那時是新建成的院舍,頂層有個祈禱室,多少同學屈膝俯伏,得到了多大的恩典。

  如今一般教會機構舉辦的專題講座、獻唱聖詩,借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獻唱,和音樂室舉行專題講座,可以說是首為之倡,但從不收費,連印刷精美的場刊,也是贈送。

  學院對聖樂非常重視,每天的早、晚禱,都常有剛剛繙繹出來的新歌,先由同學們試唱,幾經修正,最後付梓成集,全世界凡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這由單行本到一連幾集的詩歌本。

  除了歌唱之外,鋼琴、手風琴、喇叭管樂,差不多每位同學都各選所好的練習,課餘時段,或彈奏、或歌唱,真是絃歌不絕。手風琴與銅樂,佈道團街頭工作大派用場。我自己和我家更感謝他們,先父、先母安息主懷,舉殯時同學們拿起樂器,參與送殯行列,沿途奏樂,備極哀榮,說實在話,那時同學之間的一分摯誠的真情,感人肺腑。

  還有一項是要鄭重的題題,學院雖然是一個公會所設立,院名也不冠用公會名稱,同學們來自海內外,不同的宗派,全不分彼此,真是合一的大家庭。有趣的,也是我們這些原屬於這個公會的同學,所受的待遇,還比不上他們,也許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學院上下全以學院為家,別樹一幟也是惟我院獨有的,設有學長(男女各一)、學兄、學姊。學長是負責照顧同學,在院中是師生的橋樑。每學年第一個學期,由全體同學先行提出人來,然後票選。慚愧得很,四年來我未被提名上榜,因為學長的資格,先決條件是要品學兼優,勇於負擔,樂於助人,自問夠不上。

  學兄、學姊,是由學院派定,一對一的專為每一位新入學的同學安排,照顧他怎樣適應新環境,這我倒有分,先後當過兩位同學的學兄。看到不少大專學院,也不分海內外,新學期開始捉弄新生,不只胡鬧,簡直是虐待、侮辱,兩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了。

  我可以說,上帝給我特別多的恩典,畢業後,留在學院事奉了七個年頭。在學時的四年有未讀過的課程,(以大先知為例)我以傍聽聽講,因為我已是職員一分子,不必參加考試,就以「啟示錄」,我聽過三位老師的講授,別的同學讀四年,我卻十一個年頭,這真是異數。

  一九五八-二○○○年,四十三年了,兩度言休,到如今八十高齡,仍蒙主使用,未負所託,也毋負師友的訓諍,也無負我平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