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導和牧養可落實到生活小處


第3192 期(2025 年 10 月 26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電視新聞報道,近來在一些公園涼亭,出現了聚賭羣組,以長者居多,男女均有,三五成羣圍着聚賭,記者走近採訪拍攝,還遭有關人士喝罵。

  香港長者多,其中少不免有許多陋習,網上頻道常見到有在港鐵車廂爭位坐,或仍在禁煙地方抽煙,也有不看交通燈號亂過馬路,甚或拖着稚齡孩子衝紅燈等等。教會或牧者對這些現象,又可以有甚麼回應?

  早前閱讀國內基督教兩會的刊物《天風》(2025年9月號),很欣賞其中一篇文章,就長者在公眾場合大跳廣場舞影響周圍人士,作出適切的評論。作者謝炳國,乃華東神學院院長。

  謝院長以「火車上跳廣場舞,是自由還是擾民?」為題,探討時下一個流行現象,就是一些人(尤其是長者) 多在大庭廣眾高歌跳舞,美其名是抒發個人活力,但客觀上卻影響了四周圍的人,為其他人帶來不方便。

  「這一幕,看似是老年人的自娛自樂,實則是公共空間秩序的嚴重錯位,反映出當下社會在公共文化素養方面亟待提升的嚴峻現實。」作者劈頭就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公共文化素養的陷落。

  值得欣賞的,是作者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對這個社會現象作出反思:

  「從基督教的信仰和聖經的教導來看,這種行為違背了愛鄰舍、尊重他人、節制己身的原則⋯⋯跳舞本身本無錯,但在錯誤的時間、地點,打擾到其他人,就是自私的表現。」

  作者指出現代社會強調「個人自由」,但基督教看自由不單止不可濫用,而且是受約束和服侍人。作者更舉一些教會生活的例子,例如崇拜時交談和使用手機、講電話等等不適宜的行徑,提醒會眾引以為鑑。

  很欣賞國內牧者的坦言,當留意到社會及教會出現一些不理想的現象,他嚴正地是其是非其非,並且作出神學反思,這乃值得欣賞和學習的。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