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畔建信義新村


3081 期(2023 年 9 月 10 日)
◎ 十架信息亮街景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香港回歸以前,深圳河構成中英兩方接邊的界河。香港一方向來將這條邊境地帶劃為「禁區」,只限該區的居民出入。直至十年之前,政府才陸續解禁這地帶的部分村區。對於大部分市民而言,禁區簡直是祕境;因此解禁的地帶立時吸引頗多遊人前去獵奇。

  來到位於上水與落馬州之間的地帶,由古洞一直向北行走,在距離深圳河不遠處,有專線小巴到達的「馬草壟」村區。這處豎立着一座紀念碑,上面刻記「信義新村」四個大字。這是香港六處 Lutheran Villages 之一。

  總部在瑞士的「世界信義宗」(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於1952年在香港設立「社會服務處」;其眾多事工之一,是到鄉郊地區建造新村,安置貧困的農戶及水上人。這個社會服務處的角色是在海外募捐,用以在政府撥畫的土地上建造平房或兩層的排屋,並為居民組織「改善生活合作社」,引導村民實踐自助與互助。

  在上世紀六零年代,合共建造了馬草壟、馬鞍山、長洲、塔門、青衣,五處的六條新村。這些安置的規模都不算得大型,每條村的設計大致居住一百餘人,全都取名「信義新村」;政府的譯名是 Shun Yee San Tsuen。

  隨着香港經濟起飛,很多早年在此服務的歐美教會組織都經歷改組或併合;「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後來併於「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事實上這兩個機構的關係十分緊密,尖沙嘴的「基督教協進大樓」就是由世界信義宗贈予香港協進會的;緊貼在大樓側的小街名叫「信義街」。

  區伯平(撰文、拍攝、繪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