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待建好時機


2961 期(2021 年 5 月 23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英國在一八一九年發掘星加坡的優勢時,正值馬六甲重歸荷蘭管治;因此更加積極建設這個新據點。不論由東印度公司主導引入商人與勞工,或是鄰近地區民眾發現新的廣闊謀生機會,隨而主動移入,都在使新開埠的星加坡人口激增。由於人口由四方移入,令星加坡自開埠就形成多種族社會。多元文化又進而促使港市活力成長,由各宗教所建的最早活動場所可見一斑。

  現存最久遠的宗教場所當屬 Masjid Omar Kampong Melaka (奧瑪清真寺)。星加坡最早的主要居民自然是本土馬來人,他們都信奉伊斯蘭。緊隨星加坡開埠的翌年,一位來自蘇門答臘的阿拉伯商人出資,在一八二零年建造這寺;因此清真寺以他為名。

  中華帝國在清朝末年急速衰落,南方沿海地區大量民眾被逼前赴國外謀生。星加坡開埠,需求大量勞務工人,很快就吸引這些中國民眾前來;其中來自福建省的佔多數。於是這省區的華人將本土拜「媽祖」的民間宗教帶到星加坡。「天福宮」初建於一八二一年,是星加坡最久遠的華人廟宇;隨後日漸混融成為典型的儒釋道信仰。

  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引往馬來地區工作,由來已久;也構成星加坡人口的重要族羣。一位由檳榔嶼遷至星加坡的泰米爾裔公務員,後來轉而營商,在一八二七年建造 Sri Mariamman Temple。這是星加坡最久遠的印度教廟宇。

  星加坡開埠未足十年,就相繼出現伊斯蘭、中華民間信仰、印度教,天南地北的共三種寺廟。相對而言,基督信仰的教堂都較遲出現;因為那是跟東南亞社會疏離的洋人文化。亞美尼亞教會 Church of S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在一八三五年落成,英國教會 St. Andrew's Cathedral 在一八三六年落成,天主教 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 在一八四七年落成。它們分別代表了基督信仰的三方流派。

  可是所有這些都是宗教活動場所的硬體建設而已。隨着星加坡開埠,迅即緊貼以至能一馬當先的宗教傳播活動,來自倫敦傳道會的恆河外方傳道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