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其缺欠,堵其破口


2943 期(2021 年 1 月 17 日)
◎ 教會觸覺 ◎ 李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項「疫情中的教會牧養及網上崇拜」問卷調查顯示:三十至五十歲是最穩定參與網上崇拜的羣體,但三十至三十九歲年齡羣的「離心力」較為顯著,其中41.4%表示曾參與其他教會的網上崇拜;逾半十八至二十九歲受訪者承認,較難找到安靜的空間參與網上崇拜;不少長者更表示,即使有家人協助,也不大願意參與網上崇拜。

  另一項在美國進行的在線研究指出,有接近七成不穩定返教會的信徒,承認在網上聚會時,他們的專注力減弱;更有兩成並無參與任何網上或實體聚會。相對來說,香港信徒參與聚會的穩定性頗高,僅有3%並無參與任何聚會;另有87.5%打算於疫情後返回自己教會的實體崇拜;而向來不穩定參與崇拜者更表示,可透過網上崇拜中的講道信息得到牧養。

  綜觀上述兩項調查,網上聚會有利有弊,也確實是教會沒法進行實體聚會時的出路。教會當如何善用網上聚會去牧養信徒,補足其缺欠,堵塞其破口?尤其在牧養年長信徒方面,教會就更當加倍用心思量、全力以赴,因為他們不僅佔了整體信徒人口一定的比例,他們往往也是不容易被納入為訪問的對象,當中更有不少是在設備、技能和心理上都不容易適應網上聚會的一羣。

  當然,年長信徒不一定不懂科技或抗拒網上聚會,觀潮浸信會主任牧師鄭佑中指出,其教會已有七十年歷史,有六成會眾為長者,但他意想不到,教會舉行「樂齡視像祈禱會」,首次就有四十位長者參加;此外,他們竟也可以利用視像探訪老人家。以筆者為例,相信我也可算是網上聚會的受益長者。那就是說,我因善用了網上聚會的便利,不但可以重看自己擔任講員的聚會,藉此檢討及改進自己;我並可不時參加自己或其他教會的網上聚會,甚至是「權能時間」等在香港以外錄播的聚會。更感恩的是,一年一度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及培靈奮興會,因有網上直播及重播的緣故,讓我首度能夠全程參與。

  話雖如此,當教會沒法如常地進行實體崇拜、團契、主日學、查經班或祈禱會等聚會的時候,雖然我們仍可透過網絡的渠道去維持崇拜、培育和團契等功能,我們甚至能夠透過視像的方式去佈道,但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影響。至於信徒聚在一處的彼此相交、互相感染及互動影響等好處,以及聖禮的施行和面對面的關懷等聖工,就更難免大打折扣。為要補其不足,教會當加強實體探訪或致電關懷,推動信眾彼此相交和互相關顧,促進羣體牧職及彼此牧養的功能!

  況且,長者當中確實有不懂得或不習慣上網的,教會又當如何牧養他們呢?在這方面,教會固然可以幫助長者學習上網,或派人(可自備平板電腦)到他們的家(可安排兩三個長者或家庭在一起)一同上網參與聚會或播放短片(內有專為長者而錄製的內容);也可把崇拜的內容,用文字檔或錄音檔發送給長者;更可鼓勵他們路過教會時,入內短聚,以增加牧養的機會。

  但願以上所提出的建議,真能幫助香港眾教會舉一反三,補其缺欠,堵其破口,讓每一位信徒在網上聚會成為常態時仍能得到充分的牧養和餵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